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内江市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群发展 为乡村振兴添新动能

2020-12-14 21:00:34 信息来源: 编辑:李昭颖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依托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定位,初步形成了优质柑橘园区、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黄鹤湖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具有市中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

高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关键着力点在哪里?近日,市中区召开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与会人员深入凌家、永安、朝阳等6个镇7个农业园区,感受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脉动。

FZ1004750243_A304712.JPG

与会人员深入园区考察

一二三产业联动 种植业深加工服务业齐头并进

现代农业园区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是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在龙门镇龙门村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沿生产便道拾阶而上,柑橘、青花椒、甘蔗……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片翠绿。“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与会人员纷纷感叹。

这边农产品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凌家镇乌鸡冲村凌家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也传来好消息。

凌家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依托区万亩柑橘产业带,重点引进农(林)副产品冷藏、粗加工、精深加工、中药材开发和利用企业,种养殖工厂化农业企业等。现有四川竹鑫兵食品有限公司、内江市新茂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家公司投产,年产值共计达8000余万元。

“目前园区还有2家在建企业,2家拟入驻企业。园区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达5亿元,实现种养殖业、加工制造业、批零销售业三产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当地就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凌家镇党委书记熊伟说。

产品变商品、园区变景区……一二三产业联动,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聚集叠加效应正逐步显现。

产业化联合体 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

“我们村今年贫困户人均分红1200元。”在朝阳镇黄桷桥村竹苑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朝阳镇党委书记魏亮自豪地介绍道。

“竹苑水乡·助贫富村”项目位于朝阳镇黄桷桥村,项目总投资1.5亿元,目前投入4500万元,采用“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的模式,以打造中国夏布文化创客空间,康养中心,助贫富村会员俱乐部,药材深加工,民宿及农家乐等,汇聚社会资源,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  

“目前已累计用工3000余个,务工人员平均月增收1500元。”村民工作生活都有了保障,魏亮也信心满满,“下一步,结合农旅融合和康养产业,将加快30亩土地报征,在2022年建成夏布创客中心及康养基地,预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提供康养床位300个左右,旅游和康养产业将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

农民摇身一变成“股民”,正得益于该区创新机制,以提高园区生产能力为重点,形成“政府+业主+农户”的三方合力机制。

以促农增收为核心,推广“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五统三分”“三化”“三生”“三换”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产权、资金、技术、劳动与入园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让园区发展红利更多、更公平、更加充分惠及受益群体。

FZ1004750243_A304713.JPG

漫山遍野的柑橘

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牛鼻子” 推动乡村振兴

“过去全是荒山,现在是绿水青山,未来就是金山银山。”12月的甜城大地依旧绿意盎然,个大饱满的优质柑橘挂满枝头,田间地头攒动着期待收获的喜悦面孔。

未来,市中区如何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精神,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市中区将聚焦“都市”“现代”“绿色”“智慧”“融合”“弱项”几大重点,从“建园区”“强装备”“提品质”“强科技”“增效益”“补短板”等方面精准发力,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抓得更紧更细更实,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打造“小而精”“特而优”“富而美”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此外,该区将强化要素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园区建设用地保障,加强耕地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通过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相关保险等举措,防范化解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土地流转等各方面风险,全力维护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力争到2022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到2025年,建成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兰徐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