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视频拍摄、剪辑:林巧 李弘)
四川经济网记者(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022年2月到3月,隆昌市蝉联内江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名单中的红榜第一名。2021年,隆昌市城乡环境综合服务中心被内江市政府评为垃圾分类工作先进集体。
深剖成绩的背后,是隆昌市创新宣传引领、精于科学转运、勇于创新实践的集中体现,也是隆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城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务实之举,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做强生态支撑的生动实践。
位于莲峰公园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盯“关键”
宣传引领带动力强
“王婆婆,您垃圾袋里有用坏的血压计、过期药品,这些属于有害垃圾,我帮您放进红色垃圾桶。这剩下的是厨余垃圾,放绿色垃圾桶。”4月24日,垃圾分类引导员曾佐利在东庭渝都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检查每个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符合要求,对分类不彻底的认真做好二次分拣,帮助居民准确分类投放。
据了解,2月,该小区在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指导下,改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增设了一个洗手池,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采取每天早晚6点到9点,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垃圾分类引导员全程宣传指导,培养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服务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以前小区的垃圾是一股脑扔在一辆三轮车上,污水遍地流,苍蝇满天飞,大家捏着鼻子丢垃圾,远远一丢就抛开,太臭了!”居民黄燕笑着感叹,“现在环境好了,垃圾分类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从“污水遍地”到“整洁有序”,东庭渝都小区生活环境的蜕变是隆昌市推行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以点带面宣传示范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的一抹缩影。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单位、企业、物业、居民等利益相关方深度协同,形成治理合力。
隆昌市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七进”活动,开展“垃圾分类 党员先行”,形成党建引领、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居民自治“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组建由垃圾分类引导员、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跑楼天团”,深入全市619个小区开展“敲门”行动,发放宣传资料40万份,提高垃圾分类的社会参与度和精准投放率。
补“短板”
科学运转功能强大
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隆昌市确定了“三降三升”的总目标,即降低垃圾的源头产生量、中间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厨余垃圾利用量和有害垃圾收集量。
负责收集转运厨余垃圾的专用车辆
早上6点,餐厨垃圾上车工李平与同事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餐厨垃圾转运工作中。“隆昌城区分为了5个区,我们负责西区,有200余家餐馆。”李平介绍,为了更方便餐馆的时间,一般采取早收早餐、午收中餐、晚收宵夜的模式。
“每次收运车要来了,司机何兵都会在群里提前通知,我们再把餐厨垃圾桶放到路边,餐厨垃圾上车后再及时将桶收回店里。”熊氏干锅老板表示,车辆上门来收餐厨垃圾时,先刷智能卡,专用收运车自动计重,每天产生了多少餐厨垃圾一目了然。
据了解,隆昌市制作餐饮店智能卡1000余张,配置7辆带有计重设备的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实行“甜城码上收”模式,实现一户一卡计重、数据同步上传,全市1000余户餐馆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化运输、自动化装卸、信息化监管、无害化处理。
为规范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以杜绝混装混运。隆昌市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5213个、宣传棚架525个,布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20000余个,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位678个,投放点100%完成迭代升级和分类改造。建成金鹅、黄家、圣灯3座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配备各类垃圾分类转运车42辆,对生活垃圾实时收集、压缩和转运。
分好类的垃圾又去了哪里?
记者了解到,其他垃圾经中转站压缩后运送至内江海诺尔垃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处理,餐厨垃圾收运至四川昊晨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处理成有机肥,实现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暂存,统一转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则由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
勇“创新”
一网统管智能便捷
垃圾分类,面广量多。传统的“坐店回收”显然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字经济时代,让大数据跑起来是决策者的英明之处。
一组三分类垃圾桶、一张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一个专属甜城码上收二维码、一张禁塑令的漫画,这是隆昌市委宣传部公共走廊的一角。
“以前每个办公室都放了垃圾桶,现在垃圾集中分类投放,更整洁规范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王菊告诉记者,可回收物积累到了一定的量,扫一扫专属于市委宣传部“甜城码上收”二维码,就会有回收站主动联系上门来收,非常简单快捷。
“甜城码上收”变“坐店回收”为“上门服务”,形成线上呼收,线下快捷上门服务收购体系,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隆昌创新智能平台实现一网统管
据介绍,内江市正在大力推广“甜城码上收”垃圾分类智慧模式,在此基础上,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探索建成低成本、可复制的隆昌运行模式,于2021年10月建成“叶芽城智能环保管理平台”,与内江市智能大数据平台有效衔接。
“叶芽城智能环保管理平台”录入了隆昌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户、公共机构、餐馆及试点小区基本信息,按类别生成并制作专属二维码。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城区41户回收站签订《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码上收”协议》,96家公共机构全面实行可回收物扫码回收,使可回收物数据上传予以统计并进行深度分析,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闭环体系智慧化跃升。
今年6月1日,《内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标志着垃圾分类步入了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科学统筹、集聚众力,久久为功地抓下去,确保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钟泽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