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甘孜石渠县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模式 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5年以前,

四川除成都平原区以外,

大部分山区的乡道和村道基本是泥泞土路,

晴通雨阻、冬季和雨季断道。

老百姓要走出家乡很困难,山货土特产也运不出来。

5年来,四川乡道、村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新(改)建了农村公路14.4万公里,

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95%以上和88%以上。


——省政协委员、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蹇依

在“民生直通车2019年四川省两会特别报道”谈道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启动“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甘孜州石渠县为摆脱“村村痛”做了一系列努力。


微信图片_20190117153805.bmp


近年来,石渠县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模式,三年累计投资逾20亿元,建成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3900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两个百分之百”。


微信图片_20190117153811.bmp


交通+脱贫

2015年,石渠县有11乡镇165个行政村不通硬化路,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占整个甘孜州一半以上。该县抢抓甘孜州“交通建设三年行动”机遇,采取整县打捆引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脱贫攻坚与交通先行有机融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阶段目标,挂图作战、合力攻坚,大规模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思路:“111234”

石渠县交通运输局深入全县23个乡镇、167个村开展走访调研,谋划在“十三五”期间建好“一横四纵”的国省干线道路网骨架、“四横五纵”的乡道路网基础和百条呈树状村道路网格局,提出了以“111234”工作思路,即始终抓好工程质量“一条主线”,狠抓工程进度“一个关键”,紧盯技术人员“一个灵魂”,聚焦工程安全和全程监督“两个保障”,着力抓好施工组织、备材备料和合同管理“三个前提”,死死抓住施工队伍、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资金投入“四个要素”关键。


微信图片_20190117153814.bmp


超长里程 央媒关注

由于领导有方、措施得力、组织有效。石渠县在2018年完成了105个村2404.2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其中,2018年摘帽村44个946.3公里,2019年摘帽村21个483.3公里,非摘帽村40个974.6公里。甘孜州政府分管领导曾多次说过,这一距离超过了成都到上海、成都到北京的里程。2018年9月6日上午,央视2套《第一时间》栏目,报道了石渠县《海拔4700米云端上修路 四川最偏远县藏区公路贯通》。


创新模式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该县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质量监管,充分发动群众,凝聚社会力量,有力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先后制定了《石渠县“十三五”期间交通路网建设发展规划》、和涉及农村公路的《石渠县农村公路建设分级监督管理办法》等6个文件,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履行质量监管主体责任,通过统筹联动监管、强化检测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等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微信图片_20190117153817.bmp


宣传+动员

广泛宣传和动员群众,多渠道多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把公路建设转化成群众的内在要求和行动自觉。各受益乡镇无偿为公路建设提供土、砂和石料的优惠政策,自发地组织监督材料数量和工程质量。近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没有发生一起因修路导致阻工、偷窃等现象发生。

下一步,石渠县交通运输局表示,将全力推进“五横四纵”乡道基础路网布局和“一大五小”交通环线建设,竭力谱写石渠县交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