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沙河十四行(组诗之一)

2020-11-13 16:15:57 信息来源: 编辑:梁鹏

沙河十四行(组诗之一)

诗文/龙郁

        以沙河为标志的东郊,曾是成都的国防工业重地,所有的厂矿都以信箱代称,充满了神秘色彩。而今,随着都市建设改造,腾笼换鸟,所有工厂外迁。当年的沙河又迎来了一次涅槃……每当有人提起当年的东郊、建设路、圣灯寺、信箱厂时,都会引起许多亲切的怀念。

1.jpg

沙河沿岸 (作者 摄)

沙河礼赞(序)

诗歌的笔可敲响黄钟大吕

也可拨弄鸡毛蒜皮

从国到家,吟遍了大千世界

惟独忘了对沙河的赞誉

这并不是因为我在这儿身份不明

没有血缘关系

要说,养育之恩胜过生育之恩

何处不是浓浓的情义

可以说,沙河所经历的一切

也是我的个人经历

因为守着一条河我才诗思不竭

得到爱的滋润和补给

至于苦难和失落,不提也罢

我正是从中提炼人生的金子


我住在沙河的腰上

发源于岷江都江堰

经洞子口,驷马桥流到眼前

我就住在沙河的腰上

最美的一段——

这里名叫:秀苑东路

也是电子科大东院

沙河流到这儿显得格外妩媚

也可称之为诗意盎然

她一扭身,就奔下游去了

只把梧桐留在两岸

我爱沙河,也因为树的荫庇

动人得像一股股喷泉

当然,还有一段苗条的浪漫故事

在引发着我的创作灵感


神秘的东郊

曾经是成都的神秘地带

东郊被冠以信箱——

82、106、107、35、253

个个都是信箱工厂

能在这儿上班是祖上修来的福

普通人就别痴心妄想……

对了,这儿又叫:圣灯寺

无神论者另有信仰

惟沙河不分青红皂白硬闯进来

昏头转向在暗中流淌

我算是被夹带进的一粒砂子

来自上游的成都砂轮厂

于是,与沙河结下了不解情缘

留下一身工业污染的暗伤


子弟校

社会,是一个大工厂

工厂是一个小社会

尤其是在动辄上千人的信箱厂

各种机器更是一应俱全——

从财务料到保卫科,还兼有

食堂,子弟校,幼儿园……

工人的子女,大多都是从哺乳室

一直待到高三……

虽然谈不上多么良好的教育

总算是顺顺利利成年

可以说,沙河就是他们的故乡

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班

有道是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而子弟校,是起点……


建设路

与沙河成十字交叉

走上建设路,好比陆上行船

这儿是国防厂的生活区

由一条大道贯穿——

两旁,是夹道的单位宿舍楼

和邮局、书店、影院……

那时,建设路虽然谈不上繁华

却让外面的人刮目相看

我在这儿,结识了许多年轻朋友

菜市、饭馆、百货商店

你来我往,惟写诗这件事儿

对谁也秘而不宣

是啊,生产军品的地方也盛产诗歌

井水与河水,互不相犯


临水的小阁楼

忆早年旧事

汪汪的月光正临水照影

林风,轻拂着垂柳

群星踏水莅临

小阁楼上的伊人在凭窗远眺

灼热的目光湿润

直穿透了20多个风云变幻

再次将梦中的我唤醒

老了,我们都老了,惟有沙河

和记忆依然年轻……

漫步河堤,一只乖巧的小狗

迎上前来要和我亲近

忍不住想一把将它抱了起来

亲亲呼唤一个姓名……


夹叙夹议的沙河

像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笔法从容而又老道

时而是绿油油的抒情叙述

时而是板着面孔的说教

这就是当年亦工亦农的东郊

机械的节奏中稻香飘飘

沿河行走既能见到红楼厂房

又能见到水田和秧苗

既能听见机器的阵阵轰鸣

又能感知虫鸣蛙叫

城市扩至农村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也不能说这头开得不好

姑且就称为不和谐中的和谐吧

这就是当年东郊的格调


哭沙

河还在,沙没了

打沙船没了……

只有仍在河边垂钓的下岗工人

在垂钓流逝的渔歌

整治后的河堤像一堵墙

不见了当年的斜坡

那可是沙河自己刨出的堤岸啊

为方便人和草木下河

也只有脚踩沙地,才能找回

少年的那份天赐之乐

而眼前,河道中淤泥壅塞

没有沙的河,算什么沙河

早年的沙塔毁了!牌子上写有

水深,危险,禁止下河


沙河梧桐

提起沙河

首先想到的是梧桐的影子

遮天蔽日的浓萌

喷泉般冲天而起

然后才是树荫下流淌的沙河

虽然没有凤凰来栖

再热的天气只要来到河边

心中就风生水起

即便变天,有大树撑伞

一层层为我遮风挡雨

我一溜小跑,往回急赶

直到梧桐撑不住时

我已回到诗家——梧桐更兼细雨

在窗外,点点滴滴……


白鹭,也是一片叶子

一片高悬于河面的梧桐树叶

在阅尽人世炎凉后,决定出逃

虽然飘落是树叶的宿命

只是或迟或早

但,飘和落不是一回事

落是下坠;飘是舞蹈

它在空中旋转、翻滚,滑翔

显得自在而又逍遥

现在,它轻盈地躺在水面

拐过河湾,便不见了

而我却看见一只凌空飞起的白鹭

落在浅滩上,梳理着羽毛

其实,白鹭也是河的一片叶子

独立寒冬,看风雨飘摇……


油毡棚的记忆

居有其屋,我最初的

家,在东郊高墙下

用油毡和竹席搭起的一排棚子

收留了我和一朵小花

从这儿开始的人生充满了

无奈的酸甜苦辣

暑热天肆虐的苍蝇、蚊虫

雨雪天的瑟缩与滴答……

所谓过渡——就是从沙河左岸

到右岸的一次次搬家

而今,当年的劳燕已经纷飞

定居下来时已白了鬓发

不过,住过油毡棚的人知道好歹

也经受得住任何风吹雨打……


一万二

一万二是宿舍区的名字

那儿曾是块荒地:一万二千平方米

房子盖好后就不荒了

只是略显拥挤

能挤进去已三生有幸了

从此有了小小一隅

作为丈夫、父亲的我在那儿

活成著名的“诗痴”(这是后话)

但每当有人动问

你的家,往在哪里

我总是阔绰地回答:东郊,一万二

好像那是多么辽阔的领域

其实,我是在螺蛳壳中做道场呀

蜗居就十二平米……


坝坝电影

坝坝电影也叫露天电影

在夜空开一扇天窗

当年,这可是信箱厂最大的福利了

附近的大人孩子都来沾光

其实,翻来覆去就几部老片子

红灯记,沙家浜……

人们不是看电影是凑热闹

姑娘看小伙,小伙看姑娘

对上眼的,脚跟脚去了猛追湾

有的溜到沙河旁

而沙河,才是永远放不完的胶片

好戏日日夜夜都在播放

它演绎的不仅是一部工业史

还有儿女情长……

2.jpg

沙河古桥 作者摄

踏水桥

双孔桥,三洞桥,九眼桥

这世上就没有一座不踏水的桥

桥踏水就不用人踏水了

祝你一路走好……

而眼前的桥,原是木头搭的

垮塌后,又重新建造

它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所以,十分重要

来找我的朋友到了桥头

离我家就只有咫尺之遥

曾有人,站在踏水桥的路牌下

向别人打听踏水桥

好笑吗?人常常已抵达了目标

却不知道已抵达了目标


后花园

别以为我有多么富裕

后花园——80来平米

其实,那只是一个建筑死角

被我打造成了花园绿地

并种上柚子树,桂花树和翠竹

一年四季花香鸟语

要说,它只能算沙河的佩件

是上天的额外恩赐

我在这儿,与文朋诗友聚会

休闲,读书,写诗

引得近处的河风常常翻墙进来

像元稹之于莺莺……

不过,我比那小子稳重多了

才没有后院起火的事发生……


沙河晨曲

晨光中,一个老者在练拳

身旁的沙河,时儿被他划拉到左边

时儿又被他拨到右边……

硬是把一江水玩弄于股掌之中

影子,是陪练——

时儿绕到老人的身后

时儿,又跳到老人的跟前

擅使地躺拳的影子,将他弄得左支右绌

头上,已渐渐沁出热汗

我不禁赞道:好个不服输的倔老头

——腾、挪、躲、闪

其实,压根儿就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拳打卧牛之地

他,只是在原地兜圈


沙河晚歌

傍晚,当夜幕降临

在沙河边散步别提多么惬意

只是,满河喧哗约星光

少了必要的静谧

当年,这儿可是幽会的好去处

沙河懂得靠人保守秘密

每当灵感堵塞时我也爱来到河边

让河水疏通杂乱的思绪

于是,一行行文字行云流水般

源源不断地汇入诗里

字里行间,既翻滚着时代风云

又有泛舟的少男少女……

没有比枕着一条河入眠更好的了

宁静以致远的梦风生水起


沿河看柳

数九寒天,不宜外出

躲在书中瑟瑟发抖

今日推窗,见河柳爆出了新芽

才知已到五九、六九

哦,最早醒来的绿衣女子

显得那么娇弱纤瘦

你置身于高大挺拔的梧桐行列中

像妹子牵着哥哥的手

你是不是想摇醒这些男子汉

一同沿沙河走走……

女人的心思从来比男人细

插秧点豆的事都挂在心头

爱睡懒觉的我就是被妻子唤醒的

二月二,困龙正在抬头


在我坐过的地方

横贯东郊的沙河弯弯曲曲

一步一景,都是诗情画意

我尤爱的是拐弯处的一面斜坡

每逢路过总要停下步履

今天,意外发现曾经坐过的地方

长出一棵青翠的相思

哦,它仿佛正要倾斜下河

去水中打捞远去的往事

近旁,一棵柳树正弯过腰来

那姿态,亲密得像在耳语

虽然,树与树之间隔着一段空间

下面的根,却绞在一起

现在,相思树正开出鲜艳的花

遥空送出沁人的香气……


如释重负(跋)

每完成一件大事

我都坐下来,舒一口大气

但这次却停不下来

我写的是沙河,句子奔流不息

整整48个年头啊

甘苦寸心知——

我从头到尾又来了一次全程长途漂流

在如来佛的掌纹中放筏子

不用说,翻船、呛水的事在所难免

到2020年岸边系缆为止

上岸,只是一次卸载

向缪斯女神献上我的祭祀

至于下一次起航,就暂定在明天吧

明天,遥遥无期……

3.jpg

作者龙郁

        作者简介

       龙郁,本名龙绪成。人称“诗痴”,自称平民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原《诗家》报主编。参加《诗刊》社第三届“青春诗会”。

       在海内外数百家杂志、报刊上发表诗作数千首。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选本,并获《北京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葡萄园》诗歌奖等十多次奖项及首届“四川省职工自学成才”表彰。

       出版有诗集《黎明·蓝色的抒情》《情窦·69》《木纹》《龙郁诗选》等十余部。

       编纂有《中国·成都诗选》《诗家》书系选本十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