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巴中土储:精准发力 让老乡们的小康路越走越宽

2020-11-22 15:14:41 信息来源: 编辑:易陟

(四川经济网记者 何菊 文/图)一栋栋漂亮整洁的房子错落有致,通村路、入户路串联着每家每户……行走在巴中市通江县原板凳乡三品寨村和学堂山村,处处皆新景。这里群众正在以全新面貌走上致富奔康路。

村里村民说,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 一方面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另一方面得感谢来自巴中城的“亲戚”——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

时间回到2015年,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结对帮扶原板凳乡三品寨村(贫困村)和学堂山村(非贫困村)以前,两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其中:三品寨村100户、贫困发生率为28.64%;学堂山村63户,贫困发生率为12.3%。

攻坚贫困,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尽锐出战。通过强党建、聚人心、兴基础、强产业、强阵地,有力地带动两村实现了大发展。如今两村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两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3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5000元以上;两村群众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晖,走上了更宽广的“小康路”。

党建引领 “攻坚力量”强起来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一个战斗力强的党支部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靖说道。

精准帮扶中,该中心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全村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成立精准扶贫党小组,开展“1+1”包户扶贫,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挂钩帮扶全覆盖。

FZ1004679864_A280466.png

宣讲

结对帮扶中,该中心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感恩教育,多次协调县就业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专家到帮扶村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同时,针对三品寨村基层阵地建设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又无办公设备等问题,该中心筹集资金330万元修建村办公阵地960平方米;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硬化村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为解决有阵地无办公设施的困境,投入资金10万元购买相关办公设备。此外,还在学堂山村投入资金3万元,添置办公桌椅40套,电脑2台,文件柜4个;投入资金3万元硬化村阵地建设800平方米。

做强基础 “发展之路”畅起来

以前两村村民出行基本靠走,去镇上赶集都是肩挑背扛、异常艰辛,交通因素严重制约着村里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市土地储备中心积极协调部门资金和筹集工作经费,在三品寨村共投入资金70万元硬化社道路2公里,解决了100余人出行难的问题;为解决九层乡到原板凳乡学堂山车辆无法通行的问题,在学堂山村投入20万元维修乡村道路2公里;积极协调交通项目资金,在三品寨村硬化入户路10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打通了群众致富通道。

路,仅是该中心不断改善帮扶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硬件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帮扶中,市土地储备中心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并在两村基础硬件上展开了大突破。如,为解决人畜饮水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水务部门在三品寨村修建200立方米蓄水池2口。

做强产业 “群众腰包”鼓起来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

为积极培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市土地储备中心与乡、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共同探出了产业强村之路。

利用帮扶村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确定了走绿色生态之路,采取“公司+农户”的“造血式”脱贫增收套餐,在三品寨村和学堂山村共发展猕猴桃300亩、发展蓝莓200亩、帮助每个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推进产业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30万元,按人平1500元给予产业发展资金帮扶。如今,帮扶村基本形成了每户贫困户“一长一短”的产业(1个长期稳定增收产业、1个短期增收产业),实现了每年户平增收3000元以上。

为推动产业强村,该中心还积极帮助村里回引创业青年。先后共回引创业青年3人,引入发展资金2000万元。

FZ1004679864_A280470.png

共商产业发展

通过回引创业,三品寨村发展年出栏2000头养猪场1个,木材加工厂1个,500亩的农业产业园1个。在回引企业带动、致富能人引领下,三品寨村及学堂山村发展种植养殖大户60户,帮助100余贫困人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文化保护 传统村落“靓起来”

学堂山村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民居文化资源富集。

为强传统村落保护,市土地储备中心先后诚邀巴中市民协专家、四川行政学院教授多次深入村中系统考察研究,挖掘传统文化。2019年5月,学堂山村正式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批准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今,学堂山村越来越美,来观光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四川经济网记者 何菊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