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佩佩)86岁老人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但却对造影剂过敏,怎么办?近日,川大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刘兴斌教授率心衰与器械治疗团队在心脏超声专家黄鹤教授的协助下,成功为一例有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剂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为全国首例,术后三日,患者已顺利出院。
为患者进行手术
86岁老人家住吉林,1年前做了“主动脉瓣、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来华西医院20天前,突发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源性晕厥,必须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才能避免严重心动过缓导致的晕厥以保证生命安全。
患者家属了解到,目前起搏器植入分为经静脉有导线的传统起搏器及无导线的新型胶囊起搏器两种,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具有微创、无切口、恢复快、中长期并发症比率低等特点。患者高龄,合并症多,胸廓畸形,传统起搏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最终选择新型无导线的胶囊起搏器。
据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又称经导管心脏起搏系统,起搏器体积微小(体积<1毫升,重量<2克),预装在递送导管上面,需要在X线透视下操作,并常规需要使用造影剂评估无导线起搏器与右心室间隔面贴靠情况以确保植入部位正确及稳定。
“患者曾在进行增强CT时发生过严重的造影剂过敏性休克,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如果使用造影剂很可能再次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刘兴斌说,团队与黄鹤教授协商后,计划不使用造影剂造影,以避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而是根据多角度X光透视和术中超声心动图来确定导管及无导线起搏器的位置方向及贴壁情况。
据了解,刘兴斌团队有80余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经验,已经积累了透视下初步判定起搏器导管位置及贴壁情况的经验,所以有成功植入的把握,但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12月9日,刘兴斌教授团队在心脏超声专家黄鹤教授的密切配合下,将无导线起搏器经股静脉推送至患者右心室间隔面后,多角度透视初选位置,通过心脏超声充分评估无导线起搏器与右心室间隔面的贴靠情况,随后固定并释放起搏器。一次释放成功,释放后牵拉测试确定起搏器固定良好,测试起搏参数也非常满意。
40分钟后,手术成功完成,且患者全程保持清醒,仅有短暂轻微疼痛不适。术后返回病房休息几小时后即可下床正常活动。手术后多次测试起搏器各项参数满意,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出院。
据介绍,Micra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全球最小的无导线起搏器,该起搏器形如胶囊,重量仅1.75克,无需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彻底消除了起搏器囊袋及导线相关并发症,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
(图片由川大华西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