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山高水长 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展在川博开幕

2020-12-29 14:34:06 信息来源: 编辑:周圆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昭颖 刘琳)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反映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深远影响,弘扬传承“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适逢四川省与日本山梨县缔结友好关系35周年之际,12月29日,四川博物院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共同推出的“山高水长 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展正式开幕。

FZ1004783924_A314224.jpg

相关展品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有“海的荣光——丝路上的地中海、十字路口——丝路上的中亚和南亚、耀世东方——丝路上的中国、信仰的巡礼——平山郁夫与敦煌”四个单元,展出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吐鲁番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7家参展单位的精品文物共计294件(套),展现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丝路魅力。展览时间持续至2021年3月20日,展览地点为四川博物院临展2、3厅。

FZ1004783924_A314225.jpg

相关展品

值得关注的是,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这批文物已在国内巡展多地,并取得良好反响,但由于各种因素,此前的展览局限于境外展品,而缺少丝绸之路沿线中国文物内容,故在此次四川站中,四川博物院注入了“耀世东方——丝路上的中国”这个全新的单元,将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各大博物馆文物精品一并展出,更完整、更精彩地呈现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

FZ1004783924_A314226.jpg

相关展品

四川处于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在绵延不断的岁月里,蜀锦、川茶、川酒行销五湖四海,既成就了巴蜀大地的繁荣与兴盛,也塑造了天府之国传承与创新并蓄、古老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动景象。研究表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出土的汉唐时期织锦许多产自蜀地;敦煌文书记载五代时期当地有西川织成锦、红川锦、彭山绫等蜀地产品售卖;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黄色龙纹绮上,有“景云元年折调细绫一匹,双流县”题记;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收藏的蜀江锦,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等都产自成都。蜀地漆器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贵州清镇汉墓、安徽马鞍山朱然墓以及朝鲜乐浪(今平壤)、蒙古诺因乌拉等地均有出土。蜀地铜器、铁器也行销各地。与此同时,外国使节、商贾、僧侣也沿丝绸之路汇集川蜀。成都及周边出土较多汉魏时期胡人形象陶俑及画像砖,邛窑出现模仿粟特、萨珊金银器造型的角杯、长曲杯等器物,五代王建墓棺床石刻伎乐、赵廷隐墓伎乐俑融入了大量胡乐艺术,是蜀地与外域往来频繁的见证。此次在四川站,不仅将为观众诠释一个更加立体和完整的“丝路上的中国”,展览中的四川文物元素也精彩地讲述着四川的一段段丝路往事。(图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

FZ1004783924_A314227.jpg

相关展品

【平山郁夫简介】

1930年,平山郁夫出生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白热化的1945年,正在读初三的平山郁夫,被强迫勤劳动员到陆军兵工厂劳作,在广岛原爆中经历了九死一生。这段残酷的战争经历,促使平山郁夫此后的创作一直以佛教与和平为主题,并且一生致力于文物保护活动。

1968年,他践行了自己的梦想,前往阿富汗、中亚地区。这是他对丝绸之路的首次探访之旅。自此以后,平山郁夫夫妇几乎每年都会前往印度、伊朗、叙利亚、中国西域等地旅行,两人踏访丝绸之路的总次数超过了150次,作为旅行记录的素描本也达到了600本之多。

为保护阿富汗、伊拉克、敦煌、吴哥窟等国家和地区的文物,平山郁夫投入个人财产,其义举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