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笔耕时代的成都散文

——2020年成都散文年度报告

2021-01-13 14:40:5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魏文红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人文荟萃,历史厚重的成都,2020年,在散文创作方面,可谓满眼繁华,群星灿烂,散文创作队伍呈现老中青结合的局面,在散文创作中“各美其美”。通过梳理2020年的成都散文创作,可看到成都散文创作的实力。

QQ图片20210113195244.jpg

关注现实生活,书写新时代

散文是成都作家的重要文学场域,作家们各自发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整体文学风貌。尤其是在战疫和脱贫攻坚等方面,散文作家牢记作家使命担当,一边参加抗疫,一边坚守文学创作,创作出了数量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都作家网适时推出了“战疫”和“乡村振兴”两个专栏,展出成都作家创作的相关作品。散文作家们一边抗疫一边进行散文创作,其中,曹蓉《这是我的国》,李志能《春天,你听我说!》,文君《汪医生》,林赶秋《唐人饮屠苏酒防疫》《曹植说疫》,罗鸿《口罩里的温暖》《春天的窗口》,朱晓剑《以读战“疫”日记》《“宅”的有氧生活》,盛红《全民过上云生活》,杜阳林《回归的春天》等上百件作品分布刊发在《华西都市报》《今晚报》《四川工人日报》《遵义晚报》《绵阳日报》《阿坝文艺》等多家媒体发表。

同时,散文委员会庞惊涛、曹蓉、杨虎、林赶秋、文君、李志能、罗鸿、朱晓剑在2020年分别有新作在《辽河》《陕西文学》《贡嘎山》《草地》《中国民族报》《吉林日报》《贵州民族报》《天津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华西都市报》《晚霞》和《晚霞报》等各级报刊发表上百篇散文作品。林赶秋在《今晚报》开设“《夜航船》琐语”和“多面戴望舒”专栏、朱晓剑在《天津日报》开设“书人闲话”专栏。

QQ图片20210113195237.jpg

书评和读书随笔是散文中的小众,在2020年,蒋蓝、魏平、庞惊涛、李志能、贾登荣、林赶秋、朱晓剑等作家对此皆有涉足,其中有部分作品为介绍成都作家的图书,在《图书馆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绿色时报》《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西安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刊发,让读者对成都作家多了认知。

成都散文作家持续向重要文学报刊发起冲击,2020年发表的作品包括:市作协副主席彭志强在《人民日报》发表《相识成都细雨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先秦的抵达者与徘徊者》《喜阅成都》;市作协副主席陈新在《北京文学》发表《凝华仙境的春天》、《光明日报》发表《面朝光辉飞翔》;彭家河在《人民日报》发表《走进成都》、《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春天穿越一朵花》;杨献平在《中国作家》2期发表散文《作为异乡人的成都》,《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等发表多篇作品;傅全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青杠树里寄乡愁》;雍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龙泉山上客家话》;宋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有惊无险上华山》、《散文选刊原创版》发表《晒坝》;蒲光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胡豆花开》。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散文作家蒋蓝、洁尘、凸凹、王国平、李银昭、马平、彭家河、李刚明等上百位作家在《作家》《天涯》《广西文学》《西部》《民族文汇》《四川文学》《解放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金融时报》《人民代表报》《重庆晚报》等上百家报刊发表数量众多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作品有不少是关注现实题材的内容。在散文创作中,作家们更是引入非虚构、田野调查等方式,让散文创作更具历史纵深度和厚重感。

QQ图片20210113195228.jpg

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成都作家还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其中蒋蓝被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评选为,“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作家”;陈新散文《峡光叠梦》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散文诗歌类三等奖;李志能散文《如梦似烟的老街》获得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八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三等奖;朱晓剑《我在书店等你》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等评为“第二届书店之选”十佳人文社科作品。

天府文化与城市生活,拓展散文的疆域

2020年的成都散文出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作家们在各自的领域奋力耕耘,拓展了成都散文创作的疆域。这一年,成都作家共出版散文随笔作品39部,其中,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蒋蓝推出了《锦官城笔记》和《天路叙事》;市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庞惊涛出版了《青山流水读书声》,委员罗鸿出版了《此地有名》,这两部书入选“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备受瞩目;曹蓉创作并出版了30万字长篇传记《李耀亨传》;朱晓剑出版了《我在书店等你》《铸魂:百年乡村阅读》。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视障作家陈光炅继2019年出版小说《黑暗马拉松》之后,今年出版了散文集《心路集》。由彭州市档案馆和彭州市作家协会联合编辑的《彭州当代作家档案》一书出版,这是继龙泉驿区、郫都区之后的第三部区县作家档案。

2020年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品中,李贵平的《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讲述成都作为南丝之路伟大起点的悠久历史,深度解码新时代下南方丝绸之路的新内涵和美丽成都的新机遇。而赵琨的《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通过对优秀表演艺术家陈道明的几十部影视剧集的评析、几十个角色表演的赏鉴,呈现陈道明的表演世界,形成一部表演艺术研究评析专著。这两部散文作品与以往签约作品中的书写成都人文生活不同,是以全新的视角拓展了成都散文创作的可能性。

这些散文作品当中,其中有两套反映区县悠久历史文化的作品,“成华历史人文丛书”有:温月《万年场》、舒欣《双桥子》、曾灵和唐澜芯《二仙桥》、刘云奇《猛追湾》、李松林《府青路》、林元亨和郑光福《双水碾》、傅厚蓉和冯荣光《跳蹬河》、王菱《城东古韵》、刘小葵《诗文成华》、周明生《大东郊》。至此,该丛书共出版街道卷14卷、综合卷6卷,成为成都区县历史文化图书中的最大亮点。“蜀韵天府文化作品集”中有:向仕才的《出入文殊院》和《青砖黛瓦忆流年》、李心观的《青羊文化简史》、王勇的《幸福是什么》、向德森的《田园物语》。

成都作家向来有围绕着成都历史文化创作散文的传统。这一年出版的作品有:雷位卫主编《成都老字号》、黄勇的《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和《祖辈的荣光:四川百家故事》、杜荣辉《温江夜话》、高一本的《磁峰古今纵横谈》、曾智成的《成都人都是语言大师》、张建的《锦城之舟》、冯晖的《影像里的成都》等作品。

QQ图片20210113195223.jpg

此外,散文出版还包括阿来的《河上柏影》、章夫的《徘徊》、李银昭的《一册清凉》、杨献平的《南太行纪事》、龚静染的《河山有灵》、王勇的《幸福是什么》、恰北北的《逆光:赴一场不说再见的旅行》、廖峻澜的《城市的心灵:心理咨询师札记》、张霁渟的(花汀姐姐)《女孩正面管教》《男孩正面管教》。

纵观2020年成都散文作品的出版呈现出题材多样、内容多元的态势,既有历史文化的书写,又有旅行文学的叙事;既有乡村图景的描述,又有人文地理的记录。总的来说,2020年的成都散文的创作与出版呈现出了新样貌。

散文表达的可能性

散文是一种敞开和吸纳、改进与包容性质最强的文体。如果用大地来比喻散文,她的发展的根本就在于她的无限包容与“纳入”。(杨献平语)缤纷斑斓的成都散文创作,在今天表现的更为突出。蒋蓝的“天府广记三部曲”在2020年推出了最后一部《锦官城笔记》,10月26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办的蒋蓝“天府广记三部曲”作品研讨会举行。与会嘉宾认为,蒋蓝的创作打通了自然、历史、社会、人类、宗教、哲学、艺术等各学科,他不知疲倦地奔走于田野之上,细致入微地考辨,用他幽玄锋锐的笔法,在文本上进行厚重深邃的呈现。而凸凹发表在《民族文汇》上的《上山的水》、李银昭发表在《作家》上的《张承志:让强劲的大海旷野的风吹拂》等作品都别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散文风格。考察马平、杨献平等作家的散文创作,不难发现,他们既有生活积淀,更有着宽阔的视野,哪怕是点滴小事,他们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幽光,对于彭家河的散文,《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王兆胜如此评论,“彭家河的散文写得很平静,有时候达到了宁静致远的程度,他虽然也写城市生活,但基本停留在对乡村及世界的‘边角’的烛照上,他仿佛手拿放大镜和显微镜,在极耐心地观照并透视着,所以极得细密与隐含之致。这在《镜像》《捕风者》和《光的阴面》等文章中都有表现。”

QQ图片20210113195215.jpg

洁尘继续创作“日本文学行走随笔”系列作品,别具一格;何大草在《文学报》的“跟着水走”专栏,在人文地理中融入生命体验与温度;王国平虽然早年写诗,近年来在非虚构和散文领域持续耕耘,也取得了成绩,近年来他更是将目光聚焦于本土文化;庞惊涛持续在“钱学”和地方文化中探寻可能性;杨虎在“蜀中”史地文化中挖掘史料,既有迷人的乡村秘境,又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林赶秋在2020年时有作品见诸报端,其散文的文史功力见长,吸引无数读者。李志能在做好作协组织工作的同时,主编《鹃城文艺》,并在多家媒体发表作品,书写郫都文化生活;李刚明、宋扬的散文创作从生活小事出发,别有意趣;胡华强的方言散文创作,自成一体。同时,其他的散文作家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创作成绩。

从2020年成都作家在散文领域的创作来看,既有传统写作的坚守,在写作题材上亦有新突破。在今天,散文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创作理念突破?散文批评家刘军认为,散文的文体特征分内外两个层面,形制多样、结构自由、真实性这三个要素为外在层面的内容,精神个体性的鲜明则构成了散文文体的内在要素。所谓精神个体性,通俗地说,就是鲜明的自我伫立在文本之中。同时,他还认为,散文作家独特的体温,自我的血肉,敞开的状态,明白如话的表达,这些因素熔铸在一起,就会形成特别的文气,而气韵一旦形成,那将是散文作家最具辨识度的因素。以此来关照成都散文作家的创作,不难发现,散文创作虽然取得了成绩,更多的散文创作还为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叙事。

散文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在成都作家这里得到更好的体验。但在攀原登峰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成都散文创作的空间、时间表达等方面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同时,这也意味着成都作家在散文领域的创作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诚然,在人人皆可创作的今天,散文创作更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寻的话题,成都作家在散文领域的开疆拓土,既让我们看到取得的可贵成绩,也应看到有所不足。总的来说,在不平凡的2020年,成都散文交出了一份让人期待的答卷。

(作者为成都市作协 朱晓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