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 (朱继亮 记者 钟正有)记者从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中江县在“两项改革”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建好支部、培育好带头人,坚持尊重历史、承认差别、保护群众利益的原则,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通过登记赋码确立集体经济组织合法地位,因地制宜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合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互补效应,要么强弱互帮、以强带弱,要么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结合中江实际、发挥中江特色,因地制宜壮大发展集体经济。
抓实队伍建设强保障。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制定《中江县激励村组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暂行办法》,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让有为者有位。通过抓党建强班子、抓人才强培训、抓后备强回引等方式,全县436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致富能手337人,占77.3%,通过深化实施农民工党建“五大行动”和“退役军人进村级班子专项行动”,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282名,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保障。“严”字当先,落到“细”处,把准村(社区)“两委”换届正确方向,注重从优秀农民工、返乡大学生、优秀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年轻村干部。通过换届,村党组织干部平均年龄从48.6岁下降到46.2岁,大学及以上学占比从10.03%提高至20.3%,其中致富能手占37.7%、优秀农民工占35.3%、退役军人占15.3%,实现班子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组织振兴。
深化改革创新定制度。该县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查核实2019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23.64亿元、科学确认集体成员身份121万人、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443个(含7个社区),其中43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了股份量化,量化资产总额7.3亿元。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家底,明确了集体资产归属,建立了集体资产台账和年度清查制度,科学确认了成员身份,依法确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功能定位,制定了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建立了集体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健全了集体收益分配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切实维护了集体经济合法权益。
聚力示范引领促发展。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中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试点探索出了资产管理型、自主经营型、合作经营型、创树品牌型、抱团发展型“五大模式”,建立了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反哺得现金等“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的成效初显。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再创新高,达到1770.8万元,其中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1个,10-50万元的村34个,5-10万元的村67个;同时充分发挥中省扶持项目资金作用,以点带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中省扶持发展村集体项目村有仓山镇响滩村等26个,2020年项目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61.2万元,村平10万元,远高于全县村平收入4万元,并且比2019年增收89.2%,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
盘活闲置资产增收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的有效实现途径。一是依托村级集体现有资源创收。将村集体闲置土地、堰塘、村小学校、村办公室等发包给业主,实现收益。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后,该县闲置村级活动阵地324所,有条件的村可以出租给业主,赚取租金创收。二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创收。中江是劳务输出大县,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务工者落户城镇,造成大量农房闲置。中江县引入“三书模式”有序规范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助民增收,又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龙台镇沼源村村集体通过“三书模式”承租了本村闲置农房,统一打造民宿聚落,助力“沼源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