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方庆林:最美的90后“猪倌”

2021-01-26 11:26:22 信息来源: 编辑:王颖

“带着乡亲一起当‘猪倌’,共同奔小康,是我打小就有的梦想。”大寒节气之后,四川达州市开江县虽寒风凛冽,但走进距离县城40余公里的广福镇夏家庙村“鸿发家庭农场”却倍感温暖。当地4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领到3000多元分红,个个都特高兴。农场主、90后的青年“猪倌”方庆林拉着记者,一边参观养猪场,一边介绍说:“我已与村民达成了共识,在家庭农场的引领下,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抱团取暖,做大‘猪倌’产业。”

GetAttachment (1).jpg

了解客户需求

广福镇位于开江县南部,景色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小重庆”的美誉。出生于此的方庆林,扎根这片土壤,立志图强,当起了山村“猪倌”,成为了当地一个令人敬仰的新农民。

据了解,他的父亲方友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养猪,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小型的传统养猪场。从小帮父母割猪草、做农活的方庆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心当一个“猪倌”,但因效益不太理想,高中毕业后,便南下广州成为了一名“打工仔”。尽管如此,他仍时常关注家里的消息,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当父亲告诉他老家有农户通过修建新型生猪养殖场发了财的情报后,心里萌发了回家当“猪倌”的念头。2008年,方庆林打听到当地政府出台了扶持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好政策,毅然踏上了返乡当“猪倌”的归途。

承继父亲的养猪经验,没多久就建立起了一个养猪场,经营收入也能维持一家生计,但投入高、利润薄,难以实现带领大家一起当“猪倌”的初心。他运用积累的生猪养殖、市场拓展等经验,加上自己积累的原始资本和借来的40多万元,将养猪场扩建成了800平方米,开启了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猪的创业新旅程。

“序幕易启,戏却难演。”方庆林说,为了向市场输送“放心肉”,他发展“绿色、生态、安全”养殖经营,增加对粪污做无害化治理、扩建圈舍、购置安装风机、水帘温控等设备,转型培育“五化”模式。

GetAttachment (2).jpg

查看生猪养殖情况

“新的高标准猪场,需更大投入。”方庆林说,“购猪种、饲料、设备,扩建沼气池、化粪池,还有人工费等等,支出猛增,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更要命的是,到2020年春节时,新冠肺炎疫情又突然爆发,之前“以猪养圈”的资金解决路径被突然截断,一时间“猪倌”方庆林愁眉难展。

2020年4月,他从一个做小龙虾生意的亲戚那里得知,农行正在开展“进村入户”开展信息建档工程,实行边建边贷的信贷政策,让不少受疫情影响的农户得了资金支持,乡村产业重新“活”了过来,于是,立即驱车来到了临近的农行开江甘棠分理处寻求贷款帮助,最终获得了农行开江支行的200万元“助业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了农行助业贷款,我继续当‘猪倌’不愁了!”说起贷款,方庆林诙谐地说了一句,这与他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他说,以前,家里养猪的本钱都靠一点点地凑,没想过银行贷款,心里不愿意欠帐,但这次贷款体念不仅让他感到了温暖,更转变了金融消费观念。

(郑年孝 申华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