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自贡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三色产业”奏响金色乐章

2021-02-26 16:40:31 信息来源: 编辑:吴运红

四川经济网自贡讯 (尚永高 记者 陈家明)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一项项荣誉诉说着全村奋进的欣喜。红色旅游开发、绿色产业发展、特色彩灯文化打造在内的三大富有地域特色的新兴产业。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个面积不大的传统村落里,“三色产业”正为这片希望的田野,奏响金色的乐章。

红色印记润心田

去年9月25日,细雨纷飞,这天,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牺牲93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卢德铭纪念馆正式在竹元村1组落成开馆,成为对德铭精神的永续和弘扬。

卢德铭出生在竹元村,是坚定不移拥护毛主席军事路线的支持者和践行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是自贡的骄傲、自流井的自豪。

卢德铭纪念馆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主体结构分为三层,分别为卢德铭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多功能会议室及附属设施。设有投影仪、多功能控制室等设备,可以容纳近百人召开学术报告、会议、培训、组织活动等。

竹元村拥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依托卢德铭、李仲权两位烈士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带动产业发展、以“红色”推进旅游经济、以“红色”引领乡风文明,将竹元村打造成为全区“红色经济带”。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四好村、四川省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绿色产业谱华章

2月23日,在阳光和煦、春色满园的仲权镇竹元村,这里翠绿满枝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绿之源家庭农场”,“85后”张超、张玲两口正穿梭在猕猴桃藤架间。

“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诗人眼中的猕猴桃,是观赏花木;而在他俩看来,这些猕猴桃更是可以助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起点”。

“2013年,我们回乡创业;2017年,红心猕猴桃成功挂果;2019年,产量达5万余斤,实现产值30余万元,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和采摘游玩相结合的方式对外销售,把猕猴桃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

为助力脱贫攻坚,绿之源家庭农场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当地村民的传统耕种习惯,优先聘请贫困户就近务工,充分利用土地孵化出更多经济价值。张超还当起农民夜校培训班的老师,传授食用菌和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

竹元村耕地面积2035.5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628.4亩,高标准农田占比80%;共有专业合作社14个,经营领域覆盖全村14个组,其中自贡市菇菌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果菌缘”注册商标,评为市级专业合作社,自贡市龙园特种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泥鳅基地;有14个家庭农场、覆盖全村14个组,其中绿之源家庭农场种植的红心猕猴桃获有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彩色产业增收入

自流井区仲权镇素有制灯、赏灯、游灯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制作精美的彩灯从仲权镇出发,漂洋过海走向全球。

一个偏远小镇为什么会与彩灯结缘?信手拈来皆为灯究竟是种怎样的技艺?小镇彩灯又是如何漂洋过海走向海外的?答案源于与海天彩灯文化的牵手合作。

2017年,“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彩灯示范基地”落户仲权镇竹园村5组,该基地的运建单位正是海天文化。基地建成后,海天和仲权镇政府积极发挥资源和品牌优势,以竹元村村委会为基点,发动本村和周边村民、农村妇女参加彩灯技能培训,开展“彩灯讲堂、农民夜校、彩灯实践、现场实习”多种形式的培训。

随着彩灯培训基地的建立,村民可以农闲时出来工作,做到农活做灯两不误。如今,竹元村有上千名村民来到彩灯培训基地制作彩灯,每个月增收上千元。竹元村大力发展彩灯产业,将群众聚集在彩灯产业链上,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有了新渠道。

幸福生活新跨越

“游客天天到、出门不再绕、荷包鼓了翘、饭后跳一跳……”村民们用自编的顺口溜,道出竹元村现如今的惬意生活。漫步乡间,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似洁白的绸带飘舞在山水田间。

走进卢德铭故居和纪念馆,既可以重温英烈的光辉足迹、领略英烈精神的伟大,还可以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诺大的文体广场前,健身休闲、彩灯制作各取其趣,怒放的花丛前联排的楼房整齐中不失时尚和艳丽。放眼望去,广袤的田野里稻谷金黄、猕猴桃飘香,连片的水塘里荷花摇曳、鱼群嬉戏,好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乡村振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竹元村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做好各项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