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最新 >新闻详情

三星堆考古迎重大发现 4月有望与公众见面

2021-03-21 10:04:53 信息来源: 编辑:唐千惠

四川经济网德阳讯(记者 闫新宇)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记者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FZ1004927218_A352471.png

出土金面具残片

当日下午,记者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这些“上新”的文物今年4月有望与公众见面。经过数千年的沉寂,这些文物终于再次现世,一展他们的尊容。

FZ1004927218_A352472.jpg

五号坑出土象牙雕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三星堆博物馆将把文物的修复工作和观众展示结合起来,最近已经成功建立了第一个开放式的文物修复馆,将文物的修复工作展示给观众看。大概在今年4月,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将对外开放,在这里可以看到文物的修复过程。 

朱家可还透露,为了更好的展示三星堆文物以及背后的文明,将对展呈技术再度升级。今年4月将启动对青铜馆的全面升级改造,预计在今年8月向大家展示一个升级改造后的青铜馆。这样的改造,对于高科技的展呈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进一步加强。同时,将升级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词。

此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展示了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

记者了解到,当前,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以三星堆、竹瓦街、小田溪、城坝等等遗址为重点,深入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同时,指导四川省、广汉市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用好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新闻多一点:

带你走进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历程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FZ1004927218_A352475.jpg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布局位置图

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1988年三星堆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Z1004927218_A352476.jpg

三星堆遗址平面图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三星堆遗址考古与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至今,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成都平原、重庆涪陵长江沿岸、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发现三星堆文化相关遗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也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此外,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现以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鱼凫村遗址、芒城遗址、双河遗址、紫竹遗址等8处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城址,以及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重要城址,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FZ1004927218_A352477.jpg

考古发掘舱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持续支持四川省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20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FZ1004927218_A352478.png

二号发掘舱及工作场景

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图片由三星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