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2020年11月,四川省消费品精品展举行,德阳潮扇第四代传人杨占勇携“德阳潮扇”代表德阳工艺艺术品参加了此次展会。活动期间,德阳潮扇因其产品优、创意新、工艺奇,深受现场参展企业以及消费者喜爱。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杨占勇工作室,再一次聆听他的潮扇故事。在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文化小镇,一进村口便能看到杨占勇的工作室。走进工作室,展厅内传统潮扇、创新潮扇等一一陈列开来,一把家传近百年的潮扇陈列于展厅正中的位置,被杨占勇视为“镇店之宝”。
杨占勇正在制作德阳潮扇
“参加了精品展后,对潮扇起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宣传作用,极大提升了潮扇的知名度,还有网红来直播打卡。”见到记者,杨占勇放下正在制作的潮扇说道。
德阳潮扇制作
作为德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以本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料制作扇框,扇面以丝绢和宣纸为原材料,配以绘画,形成“以竹为骨,以绢为面,以文为墨,以画为魂”的独特风格,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因为制作潮扇需要50多道工序,且都是手工完成,对制作材料也很考究,因此,生产进度是目前最大的课题。据了解,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参与下,杨占勇利用“潮扇+扶贫”,深入乡村,积极开展农民夜校、技能人才培训,培育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潮扇制作中,也带动了当地闲散农户脱贫增收。
2021年,杨占勇还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了《潮扇公益讲座》,让企业、单位、学校、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更多的人了解潮扇历史、文化、制作流程,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成为德阳潮扇的“传承人”。
德阳旌阳区双东镇翻身村3组村民66岁的李吉海,过去以务农为生,没什么收入来源,一场大病,不仅用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让他失去了劳动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着杨占勇学习了潮扇制作,通过加工德阳潮扇,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
“我目前可以做德阳潮扇的削扇丝、弯扇弓、编织等工序,做完一批和老伴一起也能挣到万余元。”李吉海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李吉海是翻身村首批农民夜校毕业的8名优秀学员中掌握潮扇制作工序最多的一个,也是收入最高的一个。李吉海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制作工序,学会后还带动同村村民共同制作。
像这样的故事,在杨占勇的农民夜校时有发生。参加学习的人中有家庭主妇、村里留守人员、失去重劳力人员等。通过学习,他们不仅可以实现在家门口挣钱补贴家用,同时也可以照顾家庭。
杨占勇说:“潮扇的传承是我家族的责任,是我的使命,创新和多元化推广潮扇更是我的梦想。”今年时逢建党100周年,杨占勇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制作一套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作品,用创新的潮扇,表达对党的祝福之意。同时,为了让德阳潮扇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杨占勇也在探寻用更精致的原材料与潮扇结合,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及传承的新型创意扇,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蓉 闫新宇 肖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