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博闻 >新闻详情

非遗风采| 小小水泛丸 传承中医药“匠人精神”

2021-04-22 14:34:12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4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内江市市中区城西街道公园街社区叠象街,在一家不起眼的中药材加工作坊中,浓郁的药草香味扑面而来,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水泛丸”传承人张建军正在将顾客送来的药材制作成水泛丸。

FZ1004996827_A369629.jpg

张建军正在制作水泛丸

据张建军介绍,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清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为黏合(润湿)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首先需在药匾中刷上适量清水,撒上药粉,双手持匾转动,刷下附着在匾上的药粉。药粉在匾中慢慢聚集变大,再涂水,撒粉、转粉、刷粉,反复多次,直到丸模逐渐增大,成为直径在0.5至1毫米左右的球形小颗粒,筛去过大或过小的异形丸,做成“药头子”。

FZ1004996827_A369628.jpg

即将成型的水泛丸

随后,将匾中不合格的“药头子”全部筛掉,再次开始涂水、撒粉、摇匾,并配合揉、撞、翻等动作,如此循环交替40多分钟,药粉便变成了一颗颗大小均匀,颗粒饱满的药丸。“别看一颗药丸才不到1克重,制作泛丸却是十足的体力活。就像在转呼啦圈,是一项全身运动。”

“水泛丸主要是用于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疾病,与汤剂相比,水泛丸具有免煎药,好入口,携带方便等优点。”张建军说,自己制作水泛丸已经21年,大多都是顾客根据医生的处方购买好药材拿到店内进行加工,加工成品后的药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即有利于保存又利于吞服,顾客可根据自己所需的剂量,随身携带,每天服用。

“我出身于中医药世家,从小就看着父辈制作水泛丸,少年时期就打下了制作水泛丸的技艺基础。但是,我的儿时梦想是成为一名厨师,并不想跟着家里人做水泛丸。”谈起自己入行的缘由,张建军感慨万千。他在上初中时发生了一场意外,不慎将左手炸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导致其左手落下了残疾,成为厨师的梦想也就此破灭。“这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从此我就立志成为一名医者,改变家乡缺医少药的环境。”

FZ1004996827_A369630.jpg

制作“药头子”

后来,张建军考入内江卫生学校,学习中医药结合专业。与此同时,张建军通过拜师学艺,不断打磨着自己制作水泛丸的技艺。据张建军回忆,“那时候学习制作水泛丸时,每天要双手持匾练习8小时,因为药粉极细,夏天还不能开风扇,经常是汗流浃背。”

在卫校毕业后,张建军曾自己经营了一家中医诊所,但因为不愿每天面对那么多病人,他关掉了诊所,从姐姐手中继承了这家中药材加工作坊,专心从事水泛丸制作。

“关掉诊所后,我有了更多时间用于钻研技艺、收徒传艺。”张建军说,水泛丸制作对技艺要求极高,要全面掌握这些技巧和技术,必须长时间潜心研习,而这些技术基本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而劳动报酬偏低,以至于愿意学习的人越来越少。

“这家店开了27年,当初是我姐姐传给我的。一个月后,我也将把这家店传给徒弟。”张建军制作的水泛丸,顾客们赞不绝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水泛丸这种中药手工制作技艺,在张建军的手里被传承和发扬了下来,为中药国粹瑰宝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