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丨陈洪刚:报恩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2021-04-24 10:32:04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陈书记、邹老师,有群小家伙要见你们,快来看。”4月23日,正在打扫村道卫生的村民龙明学看见陈洪刚夫妻朝自己家里走来时,立马放下扫把过来招呼大家。

陈洪刚是安岳县南薰镇报恩村第一书记,也是安岳中学教师,在4月22日的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时,他毅然走下讲台,安顿好年迈多病的父母,顾不上大学毕业面对竞争就业的女儿,与同学校就职的妻子邹华,于2018年前往南薰镇报恩村开展扶贫工作。至此,这对“扶贫夫妻党”在报恩村一干就是三年,吃住在村,成为了报恩村贫困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FZ10041002024_A370866.jpg

陈洪刚夫妇与群众交流

以购代扶  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动力

“陈书记,我今年种水稻、玉米、油菜这些差不多接近二十亩,多亏了你帮我协调邻居的撂荒地哦。”龙明学一来到陈洪刚身边,便主动拉着陈洪刚的手,一边说着今年的农作物种植情况,一边神秘兮兮的把陈洪刚往家里引。

原来,不久前龙明学家的母猪产了八只小猪仔,看着猪圈里正在吃食的两头大猪和活蹦乱跳的小猪仔,大家都笑着说过年要去龙明学家吃杀猪汤。

曾经,龙明学家因为儿子和孙女均有一定的智力问题,导致家庭贫困。虽然一家人都勤劳肯干,却苦于家里土地有限,加之担心农作物缺乏销路,所以一直无法摆脱贫困。

经过走访了解,陈洪刚发现担心销路是报恩村贫困群众不愿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情况,陈洪刚就想利用报恩村鸡鸭绿色喂养这一基础优势,搭建农产品销往县城帮扶单位的平台。

这边村里鼓励大家养鸡、鸭子,那边陈洪刚和邹华向安岳中学汇报了以购代扶实施方案。学校同意方案后,很快就发动全校师生和其它社会帮扶力量,一起加入到报恩村的农产品销售平台里。通过以购代扶活动的开展,从第一次以购代扶只有162只小家禽出售,到2020年6月有1265只,贫困群众深刻感受到了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报恩村以购代扶的经验也在安岳全县进行推广。

“以前是怕养多了卖不出去,但自从开展以购代扶活动以后,陈书记帮我们解决了销路的后顾之忧,大家就都放心大胆的开始发展种养殖了,收入一下就提高了。”龙明学家不仅喂了猪、养了鸡鸭,勤劳肯干的一家人在陈洪刚的帮助下,把周边邻居的撂荒地全部拿来种植粮食作物,一年稻谷和玉米产量均在两万斤左右,年收入达到十万元。

据了解,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陈洪刚共组织帮扶单位开展了8次集中采购活动,销售鸡、鸭、鹅等小家禽4692只、重21313.44斤、销售收入516411元。

FZ10041002024_A370865.jpg

陈洪刚查看大棚蔬菜长势

立足长远  壮大产业夯实致富根基

“我们2020年新建了20余亩自主经营的大棚蔬菜基地,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人均增收达60余元,这还多亏了陈书记你们的辛勤付出哦。”报恩村村支书龙明超谈及现在的村集体经济效益,忍不住的为陈洪刚夫妻竖起了大拇指。

谈及发展大棚蔬菜基地时的场景,龙明超依旧历历在目。在前期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报恩村已经将村集体经济资金110万元投入到仁武柠檬、永兴众态等家庭农场进行入股分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但陈洪刚考虑到要想村集体经济持久发展,还是要有完全属于村集体自己的产业才行,最后经过和村干部商量,大家一致决定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6万元,平整24亩荒地修建蔬菜大棚。

2020年修建蔬菜大棚时,正值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村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改革工作中,蔬菜大棚建设的工作便完全落在了驻村工作队身上。

为了能加快建设进度,让蔬菜大棚尽快投产见效,陈洪刚带领驻村工作队扎根在建设工地上,炎炎烈日下抬钢筋、挑砖头、盖薄膜……只要能干的活儿,陈洪刚和工作队员都干,有的时候甚至忙得来不及吃午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蔬菜大棚成功建成,第一批种植了22个棚的莴笋在年底为村集体带来了10万余元的收入。

“在我们心里陈书记和邹老师都是老师,应该干不了力气活儿。但是,万万没想到为了我们村的脱贫工作,陈书记他们夫妻也变成了力气人,我是由衷地佩服他们。”村民刘子友不仅流转了土地给村集体,自己也在蔬菜基地务工。

在陈洪刚的带领下,报恩村于2019年10月成功退出贫困序列、贫困户全部脱贫。三年来,陈洪刚多方争取资金200余万元,新建社道8公里;改厨改厕18处、小板路建设3500余米、院坝硬化2500余平方米,申报补助资金30.93万元 ;为确保贫困户饮水安全,新建小机井23口、人工井3口;争取资金为主要社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1盏……

“我现在的想法和来报恩村的想法是一样的,希望用我的真情帮扶来帮助大家摆脱贫困,希望不管什么时候,大家见到我都能亲切的喊我一声‘陈书记’,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快五十岁的陈洪刚参加扶贫工作以后头发日益稀少,但行走在报恩村时,那隔得老远就响起的一句句陈书记,让他又显得那么的年轻帅气。

(朱国强  刘小平 四川经济网记者 汤斌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