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马平:穿过《塞影记》的“暗道” 直达诗性小说家的地界

2021-04-25 14:46:50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拍摄、剪辑:黄晓庆

4月24日,晴空万里。成都锦江万达广场新华文轩书店里,四川众多知名作家汇聚,以《塞影记》之名,共同见证与分享见证四川作家马平的文学“新生”。

FZ10041003832_A371289.jpg

发布会上众多知名作家汇聚

当天,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和马平共同揭开新书的红幕布,马平的新长篇小说《塞影记》正式对外发布。

QQ图片20210425144513.jpg

由此,一部跌宕百年、恩山义海的川北“秘史”沿着鸿祯塞的暗道流出,一部集“情义”“雄心”“诗性”“过瘾”于一体的作品正式登上中国文学的舞台。

四川作家马平,也穿过《塞影记》的“暗道”,直达了诗性小说家的地界。

“情义”之作

以历史之变写人性之常 

情义,是人世间开得最美的花,是文学中照亮人性的光。《塞影记》,以情义见长,一股“暖流”反复激荡着现场一众作家的胸膛。

作为主发言嘉宾之一,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评论家唐小林首先为《塞影记》的“情义”深情发声,作出高度赞誉。

FZ10041003832_A371292.jpg

唐小林激情分享

在唐小林看来,《塞影记》贯穿百年,历史跌宕起伏,但不同于《家春秋》等佳作,“马平写历史不是写历史之变,而是写人性之常。”

他说,命运弄人,主人公雷高汉从小被拐卖,历经恩怨情仇,受尽磨难,但雷高汉从不戏弄人生,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温暖和善良。

其实,对于这份“情义”,发布会现场的作家、评论家们都感同身受。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作家蒋蓝说,主人公雷高汉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命运加注了他太多的苦难,但作者并没有展示抱怨和时代的绝望、冷酷、残忍,而是赋予了主人公另一个“情义”的出口。“这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的温暖和光辉,这是让我们这个时代得到温暖的小说。”

FZ10041003832_A371290.jpg

分享中,蒋蓝十分振奋

在评论家艾莲眼里,在雷高汉107年的人生当中,他可以对抗那么多的波折、风云、起起落落,支撑着他的人生,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情义”。

作家王棵也表示,他也被小说主人公雷高汉对爱与坚守、爱与忠诚的肯定所打动。

“雄心”之作

一部应在文学舞台有一席之地的佳作

《塞影记》,一部可以和《白鹿原》较劲的佳作。这是发布会现场,不少作家的共识。

众所周知,集民族史、家庭史、个人命运浮沉史于一体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而刚问世的《塞影记》何以在作家们心中占据如此文学高度?

“《塞影记》是有雄心的。”蒋蓝振奋地说,在四川近一二十年出版的小说里,《塞影记》有资格和《白鹿原》较量。

蒋蓝分析,《塞影记》在写作章法上,类似于侦探小说式写法,让历史与现实两个空间并立行走,在古堡的百年空间和雷高汉的现实空间来回切换,不断抛谜面、解谜底,连环叙述,人物不复杂,但结构之精巧,不亚于《白鹿原》。

FZ10041003832_A371294.jpg

听作家们认真分享

可较劲《白鹿原》,唐小林、刘裕国、王棵等的观点印证了《塞影记》的实力。

“作者叙述出一个第一视角人物,第一视角人物叙述出主人公雷高汉,雷高汉也通过纸条叙述自己的故事。”唐小林说,小说构思巧妙,其中主人公的善良之道、人性之道历经一百年的起伏,依然能够通向今天的情感和现实,这样的小说追求是符合整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的走向,而且还是多重叙事的复杂结构。

作家刘裕国也表示,文学是人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高度,决定作品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在入木三分的描写中,他在雷高汉身上看到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精神在《塞影记》里复活。

FZ10041003832_A371296.jpg

王棵分享读后感

《白鹿原》出版后,从戏曲到话剧,到电影,再到电视剧,以各种形式展现。同样,在有过影视经验的王棵看来,“《塞影记》这个作品不但应该在文学界有一席之地,也可以以电影、电视剧的作品形式走向大众。”他认为,《塞影记》不论原有的小说框架,还是自带极强的画面感,以及情义的导向,都为其他形式的输出留足了空间。

据出版《塞影记》的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王其进介绍,目前该作品受到许多影视公司的关注,正在积极洽谈,同时拟组建摄影团队拍摄本书宣传短片,及召开本书改编为影视剧的研讨会等,为影视转化做准备。

“诗性”之作

穿过文学“暗道”直达诗性小说家的地界

在《塞影记》中,主人公雷高汉曾帮东家修建过一条逃命的暗道,作者马平也为主人公“修建”了“黑松林”“雷高汉识字”等人生暗道。无论是明的暗道,还是暗的暗道,雷高汉都因此获得了“新生”。

于马平而言,在为整部《塞影记》画上句号那一刻,他也为自己的文学之路开挖出一条通往“新生”的“暗道”。

在新书发布会上,马平的文学“暗道”被敏锐的蒋蓝一语道破,并被反复提及:“穿过《塞影记》的‘暗道’,我看到马平有了新的突破,已经直达了诗性小说家的地界。”

“他是诗性小说家,不是‘诗人+小说家’,他是在诗性光辉笼罩中写作的小说家。”蒋蓝强调。

FZ10041003832_A371295.jpg

现场的文友不遗漏任何一个精彩的分享

在蒋蓝看来,马平的《塞影记》从文字到结构都张扬着诗性的精神。

其文字里、行文节奏里,随处可见诗意,如马平描写的雷高汉和和梅云娥交往过程中的巧妙表达:“把女人的肌肤说成月光;跟这个女人再见面的时候,时间过了将近十个月……”

从结构而言,蒋蓝说,马平在《塞影记》中既拥有小说家能把“云朵”藏进“地道”里、能让“地道”通达“天上”这种构建巨大生活迷宫的本领,实现小说叙事的复杂性;同时,他又有诗性表达精神的能力,“《塞影记》中的诗性精神,是伟大的中国文化建设精神,这种精神没有喊口号,也没有写宏大叙事,他写的全是细节。”

“脚下还是半夜,头顶已经是黎明。” 行走于《塞影记》的文字中,细细品味,作者的诗性俯拾即是。

“过瘾”之作

横跨百年与诗性同行

作家马平,一直活跃于文坛,不断推出长篇小说《草房山》《香车》《山谷芬芳》等,以及中篇小说《我在夜里说话》《高腔》《我看日出的地方》等。

这个春天,《塞影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经发行,便深受各路名家盛赞,《塞影记》究竟是怎样一部著作?

《塞影记》中,以广安市武胜县清末的私家古寨宝箴塞为原型,马平搭建了一个新的“纸上舞台”——鸿祯塞,融入了丰富的川剧元素、地域风情等马平多年的观察、积累,勾勒了川中百年乡村一个百岁老人的“情”“义”人生,现实堡垒与精神堡垒的对峙守望。

马平的笔下,雷高汉从小被拐卖,逃跑后遇到雷姓夫妇收养,不久养父母双亡,他卖身还债当长工后被当地富豪选进了鸿祯塞。

鸿祯塞,一座集防御和居住为一体的庞大建筑,当时正在扩建,雷高汉和另外两人一起在地下修出了一条暗道。那条暗道未有一次为其主人所用,也没能在危急时刻救出雷高汉心爱的女人,却如同噩梦一般划开一条血路。

雷高汉悲苦,但他始终坚守的担当与仁义,让他奇迹般度过了人生的艰危时刻。后来,百岁高寿的雷高汉住进了和鸿祯塞遥遥相望的一幢乡间别墅,身边多了一个神秘漂亮的女子,闯入一个作家。他凭着记忆和他七十岁才正式自学而陆续写下的文字,完成与作家及鸿祯塞最后的对话,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浓浓爱意中离去。

FZ10041003832_A371291.jpg

马平直呼感动与“过瘾”

“两个字,过瘾!”马平说,小说里他陪着雷高汉横跨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小说外他酝酿五年,书写半年左右,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大门、不分暗道,在鸿祯塞“进进出出”若干回,自由挥洒。

发布会现场,当面对各路作家的点赞,马平也直呼感动和过瘾。他说,感谢大家对《塞影记》中那些“诗性”句子的共鸣,而这也正是他偏爱之处,“诗性一词,我期盼多年。今天我戴着诗性的这顶桂冠,下楼的时候至少可以不看地上,可以走下去。”

FZ10041003832_A371293.jpg

发布活动在马平的感谢声中落幕

告别宝箴塞,告别《塞影记》,马平带着感恩与诗性,从这个春天里再出发。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