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走进绵竹市人大代表、剑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古华修的办公室,几名党员干部围桌而坐,古华修正伏在桌前收集记录群众反映有关民生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2017年当选市人大代表至今,古华修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深入基层调研,聚焦群众关切,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搭建履职平台 当好群众代言人
“请大家放心,我们会尽快梳理大家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5月18日,在剑南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古华修正与前来反映问题的居民代表一一沟通,并认真地将意见建议记录在册。自今年4月起,剑南街道开展了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代表活动。古华修与辖区人大代表们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听民声、传民情的新渠道。
如何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为绵竹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力量,是古华修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搭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迫在眉睫,我们得让各种意见建议‘上得来’,让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下得去’”。去年底,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古华修带领街道班子成员,狠抓人大代表阵地建设,及时打造了“人大代表之家”,切实解决了过去辖区人大代表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归属感和身份感弱化等问题,代表难组织、活动难开展、能力难提高、作用难发挥、实效难体现等现象也得到了进一步扭转。
以此为依托,古华修还积极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开展政策培训、讨论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升人大代表业务能力和履职能力水平;进一步建立完善“代表接访日”制度,让代表轮流接待来访选民,实现了代表与群众接触“零距离”。截至目前,“人大代表”之家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20余条,解决问题10余件。
壮大产业经济 鼓足群众“钱袋子”
夏日午后,在剑南街道五星村叶烟种植基地,连片的叶烟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田间地头,三五成群的村民或是采摘烟叶,或是摊铺晾晒,一片忙碌景象。“多亏了村上的叶烟基地,让我在家门口也能挣钱。”自五星村种植叶烟后,村民邓明洪便在基地里务工,每月增收2000元,让他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走访种植户
过去,五星村产业滞后,集体经济匮乏,村民收入很低。如何才能让失去活力的土地重新充满生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古华修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走访调研后,最终达成共识: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富起来。
2019年底,在帮扶单位绵竹市烟草公司的支持下,五星村成立叶烟扶贫种植基地,并以“支部 +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持股分红的方式,吸收当地村民从事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为提升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古华修还积极联系什邡、德阳的多家烟草公司扩宽销路,同时邀请农业专家手把手地指导种植技术。如今,“家门口”的基地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深入基层听民生 坚持为民办实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让自己的意见建议更接地气,古华修除了积极参加代表集中视察活动,还经常深入实地调研,把倾听民意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五路口社区茶盘街177号,明亮整洁的卫生间让人眼前一亮。“以前十多户人共用一个旱厕,臭味很重,让人难以下脚。”居民苟立生笑着说,现在的新厕所底部采取防渗漏措施,污水不会渗到地表污染地下水,也没有任何异味。为了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大家还轮流当厕所“值日生”。
最近两年,古华修在走访中发现,群众反映最多就是城区“三无”院落厕所脏乱差问题。为此,他带领社区干部开展“三询三看”,制定方案措施,仅仅用时1个月,便顺利对14处旱厕进行了改造。为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他组织党员干部加大宣传力度,并及时成立了管护队伍。随着入厕环境大为改观,周边群众无一不竖起拇指点赞。
“这几年,我收集的意见建议已有上百条,并及时进行了研究解决,现在我对人大代表的身份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古华修表示,他将继续深入调研,倾听民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川经济网记者 钟正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