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记者 李洋 王晓英 文/图)花椒原产于四川,又称"蜀椒""川椒",是川人舌尖尤物。六月仲夏,正是花椒釆摘上市之际。6月17日,"乡村振兴看渠县"大型采风主题活动在渠县正式启动,来自中央、省、市近20多家媒体记者走进渠县拱市乡万学花椒种植基地。
所到之处,阵阵椒香朴鼻而来,沟壑纵横的山谷间、道路旁,漫山遍野的花椒沉甸甸地挂满了树枝,绿油油的椒果布满了整个山坡,与远处翠绿的峰峦叠嶂,形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
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椒果布满了山坡
据渠县拱市乡党委书记徐守乾介绍,花椒是拱市乡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正在探索推广“党支部+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已发展特色产业青花椒18000余亩,年产值达6000万元。目前所在的绿水村与狮子村,是拱市乡花椒的核心种植基地。
顺着徐守乾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狮子村,放眼望去到处是椒农忙碌的身影。下枝、断条、装筐......身背釆椒机正在釆椒的村民段平珍,手速快,不一会,一大片花椒林就被打包装筐运走。
6年前,段平珍还在广东电子工厂打工,工资每月也就3000元左右。如今听说家乡发展了花椒产业,于是选择回到家乡,在花椒基地上班,即可照顾老人也可以照顾小孩。"今年花椒丰产,正是釆摘旺季,每天收入可达300多元。"段平珍笑着说到,她算了一笔帐,按照两个月的釆摘旺期来算,加上平时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每年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
丰收季节,段平珍正在喜悦地釆摘花椒
拱市乡的花椒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到了收获的季节,不但富了乡亲,也富了"邻里"。
来自广安消河村村民唐联冬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拱市乡采椒,在这里采椒收入可观,所以他和十多个同乡一起来挣点“快钱”。每天每人可以釆到100株左右,每株2.8元,一天收入可以拿到近300元,比平时在家务农强多了。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遍渠县大地,更多的“空心村”变的越来越有人气,烟火气,曾经只有一老一小的留守困境,早已挥之而去。渠县因势利导把“青花椒”作为振兴乡村,致富奔康的主打产业,极大地促进了脱贫户及椒农的增收。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慕名而来的打工者加入了,渠县用产业兴旺,留住了“人才”。
如今,渠县的花椒产业越做越大,已经形成了在拱市、土溪、东安、巨光、渠北、李馥、文崇、清溪、临巴、龙凤等10个乡镇遍地开花的喜人长势。
截至2020年底,渠县已实现规模种植青花椒6.7万亩、总产0.65万吨(干花椒)、总产值3.9亿元,其中创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5000亩,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20000亩,培育经营主体61个、规模发展青花椒5.26万亩。同时,渠县青花椒取得了地理标志认证。
长势喜人的花椒
未来,渠县还将以拱市乡为例,在花椒产业的发展中,实现“抓二带一促三”的经营模式,集花椒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脱贫户可以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分红。
同时,不断提升产业管理和生产技术,进而提升产值。渠县万学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黄波高兴地告诉记者,相比去年,今年的产量大增,可达到90万斤,价格也有所上涨,年产值在3000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渠县通过农业深加工提高花椒产品附加值,并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目前,已拥有独立的“中彬融创”品牌,与成都郫县豆瓣紧密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