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广安八旬党员杨明华:要做一辈子的好事

2021-06-20 20:28:24 信息来源: 编辑:周圆韵

四川经济网广安讯( 贺樊丽 记者余萍 文/ 图)满墙的荣誉证书、浸透时光的泛黄手抄笔记、几大箱承载红色记忆的老物件……在广安市武胜县金牛镇红旗村,第一次见到杨明华,便被他家中爱党敬党颂党的氛围震撼。

“朵朵葵花向太阳,共产党员心向党。”翻开杨明华的“爱党日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话。事实也如此,人生80载,56年党龄,杨明华坚守初心只一生做好事。

“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将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安排,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杨明华说。

FZ10041225071_A503878.jpg

6月16日,杨明华在翻看日记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1954 年2月,13岁的杨明华第一次帮助别人,就是把手中的半碗稀饭,送给从外地乞讨而来的一对婆孙。“那个年代吃不饱饭呐,后来我妈妈还送了他们半碗米。”杨明华回忆起67年前的事情,祖孙俩感激的眼神记忆犹新。

1966年9月,杨明华25岁,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啊,共产党,每年在你的生日,我不打空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向你汇报,表达我对党的忠诚。”1967年6月26日,杨明华在入党日记里写到。

做有意义的事,并非杨明华入党后才开始的举动。在他的日记里,零星记录着帮助人的点点滴滴。

最让杨明华记忆深刻的是1975年6月10日晚上,红旗村因小孩玩火造成火灾,很快蔓延到四户人家。闻迅赶来的杨明华迅速组织起救火队,成功阻断火势蔓延扩大,并从火海里抢出部分生产生活物质。

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张德正一家,房屋烧光人受伤。杨明华带头捐款捐物,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下这一段:捐送大米30斤,现金200元,盐菜一坛,柜子一个,蓝布2节12尺,树子2根,竹子2箱,无偿帮助做家具木活9天。

在他的带动下,4户受灾户7天就建起了新房,安起了新家。火灾发生10天后,张德正拉着杨明华的手说:“杨老弟,我们家永远记得您,为我们雪中送炭啊!”

FZ10041225071_A503879.jpg

杨明华的日记

杨明华爱帮人、乐善好施的事迹,很快从红旗村传到周边的宝箴塞镇、万善镇、烈面镇,甚至在南充市的土门乡(嘉陵区)也广为流传。帮助过多少人,做过多少次这样的好事,杨明华自己都说不清了。他自己粗略估算了一下,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几块、几十块,到如今的几百上千元,只要别人需要,自己家里有,他都倾囊相助。“在那个物质不算丰盈的年代,尤其难得。”红旗村村民田祥林回忆,杨明华老支书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家,连大户都算不上,但他坚持一辈子做好事,为年青一代做出表率,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不忘初心显本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1995年,杨明华从文殊洞水库管理站退休。由于有水产养殖和管理经验,他在自己的责任田搞起水产养殖。用心经营两三年后,他的鱼塘达到3.5亩,年产鱼苗150万尾,成为全镇率先富起来的水产养殖大户。

FZ10041225071_A503880.jpg

杨明华的爱党日记

“他卖出去的鱼苗与送人的鱼苗,数量差不多。”金牛镇12村贫困户舒大文,得益于杨明华每年赠送的2000多尾鱼苗,以及主动上门传授的养鱼技术,很快摘掉贫困帽。2村的李坚荣病多缠身,家里一贫如洗,杨明华看见他家的大鱼塘,主动送去大规格鱼种20斤1000余尾,让李坚荣的生活有了盼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明华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毫无保留地传授养鱼技术,带领金牛镇100多户发展起水产养殖,不少农户还凭着养鱼盖起了新楼房,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除了扶危济困,杨明华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红旗村有一段坡高路险的陡坡路,很多人曾在此摔跤受伤。从1998年开始,杨明华开始着手修整,但效果不理想。2003年初,他说服妻子,拿出积蓄8000多元,历时半年修起548梯的标准化条石大路,解决了附近3个村3000多名群众出行难问题,被当地村民誉为“雷锋路”。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杨明华还自掏腰包在村口叉子河搭起洗衣码头,并建起100米长的石板大路与之相连,取名为“红河路”,方便群众洗衣、洗菜;为青海玉树“4.10”地震灾区缴纳“特殊党费”,组织民兵参加抗洪抢险……

当问起他,是什么信念促使自己一辈子帮助别人时,杨明华说:“我只是一名很平凡、很普通的农村党员,履行了当初入党的誓言,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入党50多年来,杨明华为乡亲们做了上万件好事,为社会奉献资金13万余元。现在,已入耄耋之年的杨明华虽然头发斑白,但依然精神矍铄。他的老式木箱里,大红花依然鲜艳夺目,叠放整齐的感谢信和荣誉证书,是他一㹃子听党话、跟党走最好的见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