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钟老,白鹤滩水电站马上就要投运啦!这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到时候首批机组发出的电,就将从我们架起的线路上送出去。”6月17日,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的员工来到退休老党员钟彪的家中看望他,向他分享电网建设前线传来的捷报。“太好了!战斗在一线、建设在一线,不容易啊!”钟彪拉着员工们的手,脑海里仿佛浮现出几十年前撒血战场、耕耘电力的日子。
钟彪
“风云突变不恋家,一双赤脚走天涯,一生一世跟党走,落花时节书华章。”4月29日,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的年轻员工第一次走进钟彪的家进行采访。老兵钟彪身着军装,笔直地坐在沙发上,身上挂满了奖章,念起这首诗时,情绪高昂。这首诗是他一个多月前所写。那一天,他刚刚度过了90岁的生日。
这是一首关于他人生经历的诗。
从1949年加入人民解放军54军开始,这位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男人开启了“赤脚走天涯”的征程,先后去过广西、广东、北京、西藏、四川等地。
作为军人,他参与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平叛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建设者,他投身四川电网建设,指挥了南九工程等重大项目。
这也是一样抒发他志向的诗。
再过几天,这位90岁老兵将受邀给年轻同事讲党课,他把这首诗写在了课件里,他希望能让更多年轻的同事了解那段党史。
他的故事
曾和敌机做斗争,轻伤不下火线
“‘油桃子’就在上空,但我们必须把作战命令送到前线。”虽然已经过了70年,但一谈到抗美援朝的点点滴滴,钟彪还是记忆犹新。
“油桃子”是一款小型战斗机,与其他战斗机不同,这种俯冲式战斗机,不会放过任何契机,一人一车都会攻击,这给当时的任务增添了不少难度。
执行任务的路途不远,只有20公里;但时间却十分紧急,需要在3小时内送达。天空中,“油桃子”正在游弋。
汽车刚一启动,两架“油桃子”就冲了过来,“停车。”回忆到此处,钟彪有些激动。当时,一颗炸弹就在他面前爆炸,他们跳下汽车,躲闪、观察、试探、等待,终于在敌机换班之际,完成了任务。
像这样的斗争,在整个抗美援朝中,钟彪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为此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70年过去了,当时战争留下的伤疤还清晰可见,那是金城战役前夕,“10多颗炸弹从天上掉了下来。”来不及躲闪的钟彪只记得当时鞋里满是血水,双腿和耳朵受伤,后来,那只受伤的耳朵再也恢复不了听力。
“我坚持留在战场。”按当时的规定,伤员需要到后方疗养,但钟彪却拒绝了,带伤参加了金城战役,并见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在交谈的过程中,钟彪还拿出了两枚奖章:一枚颁发于1953年,是三等国际功勋章;另一枚则是颁发于今年,为了致敬抗美援朝的老兵们。
间隔68年的两个勋章,被钟彪别在胸口,它们链接了一段从战争到和平、从抵御外敌到内部建设的历史,见证了从贫穷到富强的壮阔发展。此时,钟彪的家人们正在做饭,那些钟彪回忆录里难以吃到的食物如今已是寻常。
钟彪
他的选择
两地分居20年,顾小家更要顾大家
一提到自己的伴侣,钟彪有些不好意思,露出了少年般的羞涩,一直呆呆地笑。而在回忆录,他却写到:与文君为伴是人生三大幸事之一。
但谁也未曾想到,这对恩爱的夫妻却在结婚的前20年里长期两地分居。
“前面7年,文君在北京,我在西藏、四川;后面13年,文君随军,我又要长期在外执行任务,一去就是一年半载。”钟彪说,一年一次的探亲成为了这对伴侣最珍惜的时光。
没有电话、没有短信、一切的联系都靠着信件,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收到对方的信件。“每逢京城传来信,细拆详看到夜深。莫道分离千里远,犹如一室共谈心。”钟彪曾用一首诗来形容收信时的心情。
50多年的陪伴,需要不断处理大家和小家的关系,而依靠的是理解和奉献。谈到动情处,钟彪甚至有些哽咽。
一次文君临产,他却要去外地执行公务。一边是小家,一边是大家。“那是一种煎熬。”不知道多少次从梦里醒来,执行完任务,他马上赶回家,看望文君。文君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支持他的工作。
“多年来,我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关爱。”在50周年金婚纪念日上,这位铁汉动情地说。
兼顾小家和大家也体现在工作钟。1979年,从部队专业投身到四川电网建设,作为四川省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的副总经理,指挥了南九工程等重大项目。
但他最关切的还是职工的生活。他的回忆录里面,他认为自己办了几件大事:职工解决饮用水问题、煤气问题以及升级职工医院等。
“要踏踏实实为人民办事。”钟彪这样说道。
他的期望
不能忘记初心,继续奋斗奉献
在采访的最后,“90后”的电力工人钟彪勉励真正的90后“小朋友”,他说:“电力工人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要忘记初心,为国家的电力事业多做贡献。”
作为钟彪曾经工作的地方,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从1958年成立至今,承担了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阿里联网等高原输电工程,向上线、宾金线、淮上线、吉泉线、雅湖线等特高压工程,见证了祖国的电网高速发展的每一步。
如今,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作为电网建设的主力军,正在推进“新四直”特高压工程和一系列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建设,为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为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的力量。
(高杲 谭谢阳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图片由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