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隆昌: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谱写全域旅游新篇章

2021-06-23 11:19:12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隆昌古宇湖,夕阳似金子般撒在湖面上,游客们悠闲漫步环湖栈道,拍照打卡;孔子公园内,市民、游客沉浸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旗袍秀、汉服秀表演中;南关、北关古牌坊景区里,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在牌坊故事情景剧《肃庆放粮》《梦回古盐道》的实景演出中流连忘返;莲峰大剧院内,来自成渝两地和内江周边县市的群众与当地老百姓共同欣赏话剧《沙湾往事》……

近年来,隆昌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发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建设“景即是城,城即是景,景城一体”的“山灵水韵·石头故事城市”,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当前,隆昌市正以争创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走上了一条创新、融合、差异化、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全域旅游时代的“隆昌新篇章”。

FZ10041238358_A512435.jpg

石牌坊群

好底牌换金招牌 创建“名县”有实力

“立体史书”石牌坊、“川南明珠”古宇湖、“梦幻奇峰”云顶寨、“石化圣地”圣灯山……拥有富集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底牌”的隆昌在换取一张金牌“天府旅游名县”过程中底气十足,“中国石牌坊之乡”品牌影响力随之放大。

隆昌市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与重庆市荣昌区毗邻。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以隆桥驿为县治,取名隆昌县,寓意“兴隆昌盛”。2017年4月,设立县级隆昌市。

隆昌市在明清两代就有“驿道之县、青石之城、石牌坊之乡”的美誉。早在秦汉时期,隆昌就已是“东连荆湘、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池叙马、东北阻安岳荣城、西南往黎雅僰羌,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人流、物流的过往之道、聚散之地。

古因驿道置县,今因牌坊传名。隆昌石牌坊是千年古驿道文化、隆昌青石文化的重要人文历史遗存。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

隆昌现存石牌坊17座、石碑4座。2001年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5年被中国乡土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2013年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牌坊群荣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隆昌境内面向市场开放的景区景点共20余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6个,古宇湖和隆昌石牌坊景区为4A级旅游景区。隆昌是内江第一个拥有两个4A级景区的县(市),也是内江最早进入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的县(市),拥有国家工业遗产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省级“非遗” 隆昌土陶、夏布编织技艺闻名遐迩。

摸清“家底”,发现旅游新资源。在不久前结束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中,隆昌全市共整理文化和旅游资源总数1839处,包括809处文化资源、1030处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旅游资源4个。“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的悉数摸清,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文旅资源保护、开发思路,培育文化和旅游经济新增长点。”隆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FZ10041238358_A512436.png

石牌坊旗袍秀

新格局创新未来 创建“名县”出实招

华灯初上,隆昌石牌坊北关景区内,一座座精美的牌坊在暖色调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厚重。穿着汉服的女子,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在青石板上翩翩起舞,舞姿优美令人心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高位布局文化旅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隆昌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形成每年“一次文旅工作大会、一个目标任务文件、一系列考核激励办法”的“三个一”文旅工作机制,实现各部门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对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要求,隆昌市编制完善《隆昌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绘就科学蓝图,以打造“世界石牌坊之乡”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将石牌坊群作为核心吸引物,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过程,形成以石牌坊为核心、城区为中心、特色乡镇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在创建工作中,隆昌市以“厕所革命”为重要抓手,让全市旅游公共服务得到了长足进步。来到隆昌市南门桥卫生间里,除了普通卫生间应该具备的设施与功能外,只见安全抓手、儿童坐便位、婴儿护理台、洗手液、烘干机等一应俱全,便于残疾人使用轮椅的无障碍通道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交口称赞。截至目前,隆昌市新(改、扩)建的 159 座厕所已经实现了重要节点、旅游环线全覆盖。

交通是旅游发展的要素。隆昌以“一核四区”文旅功能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旅游交通网设施建设,借助“两机场两高铁六高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城景通、景景通”目标逐步实现。加快主客共享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个旅游集散中心,2个咨询服务中心、23个咨询服务点,形成城乡两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提档升级的过程中,隆昌市还把旅游咨询等相关服务融入其中,丰富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内涵,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了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了方便的咨询和贴心的解答,再也不用为迷路和找好玩的地方发愁了。”来到古宇村的重庆游客李女士说。

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一大批具有隆昌特色的文旅建设如火如荼,集聚发展能量,撬动隆昌创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新引擎。

加快推进“巴蜀文脉”人文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实施石牌坊旅游区“形态、文态、业态”全面提升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分两期完善石牌坊群维修整理、景区内部陈列设计布展,提炼“廉、德、勤、孝、仁”牌坊文化内涵故事40个,编排《肃庆开仓放粮》等剧目30个,创作快板歌舞《牌坊美名天下传》等文艺作品100件,引进“牌坊里”特色文旅创意商业街区还原千年驿道商贾云集场景。

坐落在隆昌城东的云峰关是巴蜀古驿道上现存唯一完好的古关隘,隘口之上建有一座“云峰塔”,为重塑云峰关驿道繁华,隆昌启动实施了串联古驿道、古关隘、古塔、古牌坊的云峰关城市休闲综合体项目。

依托古宇湖、尖山子等生态资源打造“巴山蜀水”生态康养项目;依托“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打造“巴蜀脊梁”红色旅游项目;重塑云顶寨中国乡村夜间经济发源地新形象,打造“巴蜀风韵”民俗旅游项目;将青石文化优势作为核心文化产业,打造“创意巴蜀”文旅特色项目;依托30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在云顶镇、界市镇等打造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打造“巴蜀乡愁”乡村旅游项目。

一个个项目落地落实,不断激发着隆昌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打造出一个个全域旅游的新地标。

外树形象,加强城市间合作。隆昌与荣昌签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促进荣昌区和隆昌市广播电视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四川省隆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化旅游合作协议》。此外,积极联动荣昌、自贡等地挖掘开发红色文化、石刻文化、土陶文化等文旅资源,协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FZ10041238358_A512434.jpg

隆昌古宇湖景区

行动力换吸引力 创建“名县”取实效

隆昌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笃定自信,更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主动作为,让隆昌实现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火遍朋友圈”的非凡跨越,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在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展厅,来自重庆荣昌的游客们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在光荣的火房前一一拍照留念!

在农家民宿吃最地道的“土味”;在稻虾田边体验钓龙虾的乐趣;在果园边摘边吃边拍美照……这是成都游客李垚锐在黄金村的旅行印迹,“在绿色美丽乡村感受旅游的魅力,让人轻松而惬意。”

隆昌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以绿色旅游为支撑,推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2021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山川三线建设陈列馆、柴金良烈士事迹陈列室等5个本土红色教育基地得到精心打造和提升;休闲农庄、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景点品质有力提升, “原乡韵味·隆昌风情”美丽乡村成为游客常往之地;培育稻田虾、虾田米等特色农业品牌18个;推进农旅融合经营模式建设,成立产业联合体,发展农民合作社181个、家庭农场126家,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让1100余户贫困户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虽然,疑似不间,不可家至而户晓。”隆昌采取“媒体宣传+专家考察+节会活动”全力推进 “请进来+走出去”进程。在报刊媒体、网站发布文旅信息;与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合作推出文旅小视频;举行“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走进隆昌”媒体采风活动,中央、省级媒体和主流商业媒体走进隆昌,一同领略和感受隆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魅力;举办中国石牌坊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莅隆考察石牌坊,以牌坊文化、青石雕刻技艺为主线,吸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游客来隆感受石牌坊人文魅力;举办隆昌石牌坊文化艺术周、“隆昌羊肉汤、稻香小龙虾”大型美食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吸引游客来隆品特色美食、听牌坊故事、赏古宇霞辉。

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推动了隆昌“牌坊、土陶、沱灌”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走出“深巷”,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隆昌旅游热”。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的2020年,隆昌共接待游客948.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26亿元。

“近者悦,远者来!”作为成渝腹心的重要节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隆昌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这场“接力赛”中卯足了劲,以崭新姿态,喜迎八方宾朋。

(林巧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李弘)

(图片由隆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