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20年,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年。
这一年,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年输气量历史性突破250亿立方米,为川鄂215家大中型工业客户、公用事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
成都输气站
时光倒流到1967年7月13日。华阳镇,荒郊野地上响起阵阵鞭炮声,在一张张期待的笑脸中,国内首家天然气运输销售企业、四川石油管理局输气指挥部正式挂牌。
逆水行舟,险滩激流。半个多世纪里,几代输气人用勤劳和智慧,绘就了万里管网绕川渝的磅礴历史画卷。气龙奔涌万里路,年输气能力跃升至350亿立方米,担负了油气田天然气年产量70%以上的管输和44%的销售任务,惠及川渝云贵及“两湖”上亿民众,成为油气田公司管网主动脉、销售主渠道、效益主流向。
半世纪春秋
1966年,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天然气输气管线——威成线建成。这条长146公里的生命线,使成都迈进天然气时代。炽热的蓝色火苗,更照耀着川渝万里管网的漫漫征程。
上世纪70年代的威成管线
万丈豪情中,2004年,输气管网昂首突破4000公里,“川气出川”梦想成真。至2005年,北干线、南干线等10余条干线先后建成,川渝天然气环形管网雏形形成。2010年,建成北内环、南干线东、西段、南万忠等重要干线,形成“两横两纵两环”、高低压分输格局。
2010年以来,龙王庙、页岩气、高含硫净化气先后达产,干线输气管道突破5000公里——比初期管道长度延伸37倍。300余座输配气站和阀室崛起在巴蜀大地,管网完全融入国家骨干管网,年输气能力跃升至350亿立方米。
2018年,5月,“红军之乡”——巴中380万人民热切盼望的龙巴天然气输气管道全线投运,老区冬季不仅不再寒冷,更助力巴中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10月,中国石油页岩气输送能力最大的输气站——威远输气站投运,威远页岩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南干线,汇入冬季保供气流中。
11月,国家战略工程中缅天然气管道配套工程——楚攀天然气管道工程投运,20亿立方米的年输量,为“一带一路”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近两年里,绵阳地区供气管道工程建成投运,绵阳主城区及安县日供气能力实现翻一番目标。天府新区集输气管道工程顺利投运,这条年设计输量50亿立方米的管线,极大缓解了成都天府新区、成都西南片区的供气瓶颈。
“天府新区管道工程将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能源保障”,成都市经信委燃气与成品油处副处长鞠军丰如此评价。
“提供强大能源保障”的还有重庆。重庆输气作业区管理着8条输气干线,管线长度达530公里,保障了重庆12个区的用气需求。
2020年,重庆输气作业区输气量达85亿立方米,比5年前增加2.36倍,除上载国家管网和注入储气库外,有44亿立方米天然气保障了用户需求,在重庆最寒冷的时候,民生是重中之重,日供气量超1000万立方米。
2019年10月20日,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
川气外输又一通道——磨溪-铜梁管道上载工程正式投运。在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里,川气外输能力迈进新时代。龙王庙组气藏首次上载中贵线,川气首次逆行融入国家管网,造福国内市场与民众。
2020年9月18日,第四条“川气出川”通道——江纳线增输工程贯通投运。川渝页岩气首次上载中贵线融入全国管网。在2020年极不平凡的年份里,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新的“输气奇迹”。
鸟瞰中,两座新建的压气站犹如两颗明珠,镶嵌在浩荡气田边、川渝大地上、祖国版图中。至今年5月31日,铜梁压气站上载42.61亿立方米,储气库注气16.73亿立方米。江津压气站上载国家管网14.2亿立方米。
重庆渝北区石船镇,库容量达17.2亿立方米的铜锣峡储气库坐落在这里。
今年3月,一条新建的2.2公里管线,从重庆输气作业区渡两复线接出,经关兴阀室与铜12井相连。3月31日,铜12井开始注气,至5月20日,注气量达2472万立方米。
地跨川渝的“南万忠”山区管道工程
解码源动力
输气管理处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发展史。
初期,探索和建立了三级调度网络和各种保障制度,制定了输气站“一准、二灵、三清、四无、五不漏”和管线“五清、七无”的管理标准,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全处更加注重管理创新,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2007年以来,修订出台37个机关及基层单位职责,颁发153个规章制度,363个管理流程,发布基础资料456种共834份,基本建立起经营管理体系。
——开展场站标准化设计培训和业务流程适用情况清理工作,梳理出适用性流程515个……
面对管网输送格局从“高低压分输”向“分区域保供”急剧调整,输气人在责任和担当中化解瓶颈。
2014年,耗时3年创建的无漏项管理模式,物的精细化管理成为现实;实名制管理模式,实现了人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建设周期不同,全处形成了国内独有的气源多、用户多、管径多、材质多、压力等级多管网布局,面临前所未有的管理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输气管理处在国内率先引进高级孔板阀,解决了可能出现的漏计问题,而对用户公开计量器具、公开计量数据、公开计量方法,首开全国先河。
“1+10”应急管理体系、停气检修作业“38641”管理模式、成都作业区“1+4+1”管理模式、仁寿作业区“3+1+1”管理模式……有力保障了安全输供气。
九十年代,信息化首次引入干线管网——SCADA系统正式建立;智能清管器首次在佛两线运用——检测管道本体的安全缺陷并进行修复;2007年首次在青白江开展不停输带压开孔封堵试验……
首创的带磁长输管道局部消磁器,在全国各类长输油气管道抢维修焊接施工中广泛应用;杂散电流测试系统,在长输管网阴保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过去20年是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最活跃的20年,以市场为导向、产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完成科研课题691项,27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天然气管道标准领域实现“零”突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万里管道不仅输得稳,还要输精品气。如今,输气管理处具备了天然气组成、烃露点、总硫含量等6大项目检测能力,2015年获取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证,分析检测能力跃升至国际水准。
信息化管理创新突飞猛进。先后建立了内控流程管理系统、HSE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九大系统”,保障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管网的不断延伸,需要更加科学和精准的管理。2016年,输气管理处首次提出建设“平安输气”品牌,全面提升专业化内涵价值。
磨溪输气站(全景)
磨溪输气站累计外输龙王庙气突破138亿方时,即将退休的输气工李玉梅舒臂挥毫,一幅“大气”春联跃然纸上:龙王庙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磨溪站冲霄一鸣雄鸡声破晓。这名干了一辈子输气的女工,满怀激情地表达了对“平安输气”的美好期待与祝愿。
2020年,按照“油公司”发展要求,输气管理处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试水管网集中调控,使生产运行管理由传统的调度管理模式,向管网“集中调控、管控分离、分级管理”升级,构建起管网运行动态监视和控制管理新模式。
新模式在铜梁压气站、江津压气站、磨溪输气站、威远输气站、仪陇输气作业区及所属场站试点后,效果明显。
8月17日,仪陇输气作业区合并了调度室,管道站场风险监控中心开始试运行。 作业区将龙岗、巴中、三台设立为中心站,并下放数据审核权限,新设双岗制。管网站场阀室压力、瞬时数据、日气量数据,由三个中心站录入、审核后,上报处集中调控中心进行审核、发布。
实施扁平化管理,对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有利于作业区将重心放在管道风险防控和站场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上,使管道管理安全更加高效受控。
管网群像图
在平桥输气站输气展厅建设中,设置了一处实景还原。一名输气工身处荒野,就地在田里舀几瓢水蒸饭熬汤。
那是1967年,20出头的输气工刘伯平来到付家庙站后顿时傻了眼,没有比这更荒凉的地方了。他在猪圈里铺上牛毛毡当床,用三块石头架在一起当灶……后来,付家庙站投运时,这个不轻易流泪的汉子,却忍不住大声哭起来。
一张毡,慰风尘;一瓢水,任平生。
“任平生”的还有年逾花甲的罗淑清。她和站友们寂寞地坚守在兴隆站。那时通信非常落后,长途干线是架空明线和少量三路载波机,电话则是古老的“摇把子”。指挥部与场站沟通信息时,因电话噪音大,又失真,通话过程“基本靠吼”。
风雨天,为保障通讯畅通,她一手拿着踩板,一手抱着手摇电话机,冒雨爬上简易电杆,直到找到故障所在。
1978年,罗淑清走出场站,奔向北京,出席全国第四届妇女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40余年过去了,罗淑清依然记得她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2020年国庆,年逾七旬的杨国信在女儿的陪同下,驱车数百公里来到曾经驻守过的东兴输气站。站内那棵香樟树依然挺拔,杨国信轻轻抚摸着这棵树,满脸的皱纹与树的纹理相差无几。站外,一条巡检小道、一条潺潺的小溪依然如初。杨国信心潮难平,这里藏着自己逝去的青春啊……
1965年,还在筑路处的杨国信参与修通了第一条出山的道路。路通了,他留下了,驻守东兴站后,每隔几天要沿着自己修筑的道路,去荣县采购生活用品,原路返回时已是萤火一片。条件有些艰苦,杨国信自学小提琴,并不专业的琴声,真实传递出内心的纯净与快乐。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张义兵,已是满头白发。作为技术专家,他常年奔走在万里管线上。
2019年3月,兴隆输气站1号球阀电动执行机构出现异常情况。张义兵深入现场问诊把脉。尽管有人撑起了大伞,但6个多小时里,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衫。检修现场也是课堂。教与学之间,员工们的技能不断得到提升,共有的输气梦也随着管道不断向前延伸……
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山那边还是山,路尽头没有路。无数输气人以大无畏的气概,在山涧、在小溪踏出条条敬业路。
铜梁压气站
2021年春,南充输气作业区党员管护工陈兴,一路巡线一路哼着“春天的故事”。接近广安阀室时,陈兴深吸一口混合着泥土芬芳和花香的空气,猛然一跺脚,跃上小土坡。
“每次走到这里,心里都会升腾起自豪感”,陈兴说,今年春来早,走在广安大地上,心里更感到阵阵暖意。
南干线西段CY0252-0253穿越青白江区桤木河,去年8月,河水暴涨泛滥。党员刘洪巡线至此,毫不犹豫跳进齐大腿深的水里,并伏下身用手试探,确认有近3米管道露管。这一发现加速了此段管道迁改进程,一周后全部完成迁改,避免了险情发生。
忠诚企业和守护家庭,对管护工来说,是一道无比艰难的选择题。
2020年7月28日,邓磊的妻子唐海洋发了一条抖音:一年365天,300天都在外面出差,两个孩子的父爱欠缺,夫妻之间沟通更恼火,这日子过得真糟心。
梁平输气作业区所属管道,大多翻山越岭,更有多段管道穿越无人区。14年来,邓磊走过5万余公里管护路,用一双踏破岭的脚,书写了对输气的大爱。
今年晚春的一个周末,邓磊特意抽出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去了梁平双桂湿地公园游玩。他卖力地蹬着三人自行车,似乎想减少这些年的“欠账”。
车辙在平坦的大道上交错前行。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照耀着广袤的田野,也照耀着这个温馨之家。
(范照明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