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数说百年辉煌:四川农村居民消费实现翻天巨变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文/图)7月1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发布“数说百年辉煌”系列报告,通过统计数据来展示百年历史中四川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巨大变化。第二篇,通过统计数据的变化来展示四川农村居民消费实现翻天巨变。

新中国成立前的乐山乡村.jpg

新中国成立前的乐山乡村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于民族危难时刻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发奋图强、砥砺奋进,四川农村居民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食不果腹、饿殍遍野,到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解决温饱,生活持续改善,大步跨入小康,部分农民甚至已过上富裕生活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

2021年达川二东村一村民住宅.jpg

2021年达川二东村一村民住宅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53元,较有统计数据的1952年的41元增长了331.3倍,年均增长8.9%。恩格尔系数由1952年的72.5%降至2020年的35.2%。同时,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消费渠道不断拓宽,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吃:从挨饿到吃饱到营养健康。百年前的农村居民大多食不果腹,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实现了填饱肚子。改革开放后农村居民饮食又逐步从关注味道鲜美转变为注重营养健康。2020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达5478元。食品选择多样化、营养均衡化和饮食健康化成为新时期四川农村居民饮食方面的新追求。  

穿:从保暖到质量到彰显个性。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农村居民衣着主要是御寒遮体。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衣着款式单一。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时尚化和品牌化逐渐成为农村居民的衣着新追求。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53元,比1957年的7元增长超过百倍。  

住:从居无定所到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百年间,四川农村居民住房经历了茅草房、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小洋楼多次更新换代,逐步实现了舒适宜居。2020年人均房屋使用面积达48.7平米,较1952年的6.5平米增长了6.5倍,房屋卫生条件和便利性明显提升。  

用:从生存所需到更新换代到享受生活。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农村居民家中除桌椅、床等必需的日常家具外,几乎没有其它家当。改革开放初期,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逐渐进入农村居民家庭。2020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计算机、家用空调、热水器分别为18.5台、64.2台、83.1台。  

行:从步行传信到乘车电联。上世纪90年代以前,步行及公共交通是农村居民出行的普遍选择。上世纪90年代之后,骑自行车出行成为最佳选择。进入新世纪,家用轿车、电话和手机逐渐进入农村家庭,2020年末全省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2.3台,拥有移动电话259.2部,基本达到成人每人一部手机,通过互联网使用手机交流随时随地均可实现。  

医:从缺医少药到健康养生。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概念仅限于治病保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有了根本改观。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1345元,比1980年增长了609.7倍,年均增长17.3%。

娱:从普遍文盲到追求精神享受。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农村地区文盲率达95%以上。现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小学、初中毛入学率接近100%,高中毛入学率已超过90%。农村居民文化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丰富的文娱活动持续充实精神生活。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107元,比1980年增长2170倍,年均增长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