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文/图)7月2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发布“数说百年辉煌”系列报告第五篇,通过统计数据展示建党百年以来四川粮食生产取得的瞩目成绩。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整整一百年历程,在党的领导下,四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从食不果腹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3527.4万吨,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增长223.4%,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在全国排第九位,在西南地区位居第一。
粮食产量不断登上新台阶
1949-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处于较低水平。1949年四川粮食产量仅1090.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四川结束了土地私有制,粮食产量恢复性增长。1978年,四川率先实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力得到巨大解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产量不断攀升。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3527.4万吨,比1978年增长48.1%。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四川粮食播种面积经历了曲折增长的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粮食播种面积有所波动。但是四川采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性补贴等措施,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基本在9400万亩左右,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9468.9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1949-2020年四川粮食单产(单位:公斤/亩)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粮食单产水平低下,1949年粮食单产仅107.8公斤/亩。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水平仍然较低,1978年以前,四川粮食单产未突破200公斤/亩。改革开放后,四川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单产水平逐步提高。2012年,四川粮食单产349公斤/亩,比1978年增长63.4%。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继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单产进一步提高。2020年,粮食单产372.5公斤/亩,比2012年增加6.9%。
粮食品种结构得到优化
2020年粮食产量品种结构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稳定主粮面积,调减弱势粮食作物面积,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四川稻谷产量长期占粮食总产量40%以上;小麦占总产量比重下降,2020年占粮食作物比重7%,比1978年减少8.5个百分点;玉米产量占总产量比重逐年提高,2020年占粮食比重30.2%,比1978年增加15.1个百分点;马铃薯超过小麦成为四川第三大粮食作物,2020年马铃薯占粮食作物比重8.2%。
人均粮食占有量得到提高
随着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四川人均粮食占有量发生较大变化。以常住人口为标准,1953年四川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68.4公斤/人,到2012年,四川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05.1公斤/人,比1953年增长50.9%。党的十八大以后,四川粮食人均占有量得到提高。202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21.6公斤/人,比2012年增加4.1%。
粮食生产品质大幅提升
四川省委、省政府狠抓粮食作物品质,让人民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广高产、优质、多抗、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全省优良品种覆盖率较高;建立“稻香杯”优质稻评选、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稻香杯”优质稻评选,并积极推广“稻香杯”优质稻品种。
回首过去,四川粮食生产在党的领导下,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瞩目成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定会牢牢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之重责,确保粮食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稳定提升,四川粮食生产将逐步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