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旺苍县援彝干部刘兴明:尽我所能为老乡们脱贫做点事情

2021-07-15 13:28:35 信息来源: 编辑:周圆韵

6月28日,正在凉山州普格县瓦洛乡哄子村下村的刘兴明接到即将结束驻村扶贫返回通知,握着电话的他静静的望着窗外,思绪一下子飞到三年前。

2018年6月,四川省旺苍县林业局干部刘兴明响应省委号召,受单位安排,满怀激情,紧急奔赴凉山州普格县瓦洛乡哄子村开展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

初到哄子村,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该村在平均海拔2600米的一个山顶上,没有移动通讯基站,手机只能当手表用。唯一与外界相连的,是一条30多公里、建在蜿蜒崎岖陡峭山崖边的泥泞土路。

“雨天很少有人敢开车上山,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当时开车上山的师傅说的话令他记忆犹新,悬崖下边散落着曾经摔下去的汽车、摩托车零件,以及不小心滚下山的牦牛尸骨见证了师傅所说非假。

到达村里,第一顿饭是一盆放有马勺的米饭,一盆坨坨肉,一盆酸菜汤。村委会一个狭小阴冷的房间,一个上下床,一张桌子,一个档案柜,这就是他的办公环境。

夜晚,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脑海里不时闪现出白天的所见和千里来凉山的任务,刘兴明翻来覆去在床上一夜没睡着,想到将来三年都是这样的生活,扶贫任务的艰巨和困难,刘兴明内心打起退堂鼓,但想到自己肩负着的使命,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临行单位的谆谆嘱托,他暗下决心。

由于语言不通,跟彝族中老年村民的沟通十分困难,刘兴民决定先从娃娃抓起,抓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018年秋季,乡政府控辍办通知,村上乃古比尔和俄地莫小花两个孩子没有去读书。”为此,刘兴民和村两委开会研究,成立工作小组,立刻入户展开调查和劝导。

“你们这辈人因为以前的条件限制,没怎么读书,现在吃了没文化的亏,难道你们想让孩子将来也过这样的生活吗?多学习文化,以后走出大山生活得更好……”刘兴民反复对家长说。经过多次地耐心劝导,两个辍学孩子终于回到了明亮的教室里,继续读书学习。

针对哄子村“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实际情况,刘兴民与村两委研讨制定了“以养羊为主导,以花椒种植为辅助”的产业发展脱贫方案。充分利用上级给村上的产业扶持基金,同时申请纳入退耕还林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并手把手教他们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底,村上终于有了花椒种植大户,羊养殖大户,到如今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增加到了7500元。

三年帮扶,刘兴民等踏遍了哄子村的家家户户,和贫困群众拉家常,吃坨坨肉,喝酸菜汤,向每位老乡宣传健康体检、控辍保学、医疗养老保险、低保、森林防火、新冠疫情防控等政策。

三年里,刘兴民放弃了无数节假日,五加二,白加黑,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同村两委一起入户调查,一起研讨,一起迎接脱贫攻坚各级验收,一起分享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带来的喜悦,和彝族老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难舍的情谊。

“刘书记,怎么发愣呢?舍不得离开这里了吗!彝乡人民也舍不得你们这些爬山涉水来的亲人,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好,到时候欢迎你来这里观光旅游。”一旁正在整理文件的村主任打断了刘兴民飞向远方的思绪。

“对,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很荣幸有这段经历,很热爱彝乡的土地,我也相信彝乡在党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刘兴民说。

(周俊 康勇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