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盐源:致富路上花椒飘香

2021-07-17 17:32:29 信息来源: 编辑:唐千惠

7月,盐源县坝子弥漫着椒香。又到采收时节,花椒带来了农民增收的希望。

盐源县卫城镇岔河村是花椒种植大村,近万亩红椒露出娇红的脸蛋儿,很是喜人。该村种植大户何巫各近年来年年均收入达40余万元,今年他也对收成信心满满。

盐源花椒

一粒粒在润盐大地绽放的麻椒,与代代赓续前行的盐源人见证了不同的际遇与机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何巫各尤其是这样。

找准花椒致富路 村民小组长带头干事业

1999年担任岔河村村民小组长的何巫各,已在当时的盐井镇、梅雨镇、双河乡、干海乡、下海乡等了解到花椒发展的势头,随后又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花椒栽培、管理等各种学习培训,逐步意识到发展花椒产业“一定很有奔头”。于是,他在自己最初的小小二亩地上,“拔出玉米、刨出土豆”,干起了发展花椒的事业。

当时,县里也积极推广花椒种植,林业局开始苗圃育苗花椒或是从零星育苗户那里购买花椒苗无偿发放给全县种植户种植。认识到花椒产业将是盐源农户的一种致富出路时,作为村民小组长的何巫各积极奔走到各户去宣传,并鼓励村民种植花椒。

采摘花椒

到了2002年,何巫各家的花椒地已达30亩,他实现了第三次土地的更替,每年光花椒产值就达15余万元。

村民们看到到何巫各家通过种植花椒增收致富,以及了解到县政府出台的各种发展花椒产业的惠民政策后,也开始自发的大量种植花椒。

2000年至2006年,国家实施重点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盐源抓住机会种植花椒2万亩。到2007年底,全县经济林木普查时,全县花椒基地面积已达到9万亩,2015年,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25万亩。渐渐的,花椒树“漫山遍野”出现在盐源各乡镇。

随着椒农的增多,盐源花椒产业迅速崛起。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有红花椒49.6227万亩,挂果面积27.408万亩,产量达到5927万斤,产值达到3.7667亿元;有青花椒32.5902万亩,挂果面积18.6355万亩,产量4145万斤,产值2.9856亿元。

此时的何巫各家,两辆汽车停放在自家院坝,一辆用于农务,一辆用于外出。岔河村的村民也都竞相发展花椒,各个成了种植花椒的行家。

丰收的喜悦

破解花椒种植难题 科学助农实现增产增收

事实上,第一次种植花椒的何巫各,也曾面对许许多多种植难题。种植花椒对他而言,是一次次的失败、探索,对盐源椒农而言,是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

最先栽种的苗子是何巫各从盐源各地买来,后来听说冕宁县有花椒苗,他又到那边买了些回来栽种;知道汉源花椒好,他一有钱就拿钱购买好的种苗。了解到花椒更适合坡地种植,就置换土地让花椒更好成长;知道花椒管理修剪、施肥、水分样样不可缺少,就购买高质量肥料、动力强劲的抽水机,确保花椒成长的每一步都不缺“精细化的管理”。

“就拿剪枝来说,在前期种植的花椒中,我吃亏惨了。”刚开始种植花椒的何巫各认为各种树木的修剪都一样,枝丫多时,就直接从底部粗壮的枝干减掉。没想到了第二年,花椒树直接干死,部分花椒树也没能成活。

到了下一年,他又补栽上,并一一分析、寻找头年花椒栽种失败的原因。以此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率先成了村里栽种花椒的行家。

“花椒的施肥分为基肥与追肥,基肥能够促进花椒树体花芽分化,恢复树势,为花椒高产打下基础。一年我们主要施肥两次,在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按照每株追施1.0千克过磷酸钙与0.3克尿素的用量进行追施……这样一来,次年的果穗不断增大,还能有效促进新梢的生长。”在村民遇到种花椒难题的时候,村民也总能在何巫各那里找到根治办法。

与此同时,为了提质盐源产业发展,2019年,林业产业扶贫项目在全县30个乡镇开展了每乡镇1期120人左右的“核桃、花椒技术能手培训”。2020年林业产业扶贫项目“100个村级核桃、花椒标准化示范推广点并配套初加工设备”完成300万元物资发放,四轮600场,9000人次的培训。经过类似多次的科技培训,让盐源花椒种植户在生产技术环节发生了质的飞越,盐源花椒迎来了“又大、又红、又麻、又香”的时代,盐源花椒红遍漫山,麻香四海。

二十多载,在何巫各一家致富的奋斗故事中,能够看到一代又一代盐源椒农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实干追求。

正值盐源花椒收获季,何巫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花椒园里采摘着花椒。到了用餐时间,何巫各家敞亮的饭桌上,他的儿子呈上手艺——全家人最爱吃的“麻婆豆腐”。花椒的麻香沁润了一家人的心田,更持久飘香在盐源人的致富大道上。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智 陈国盼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