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观点 >新闻详情

李后强:金堂中国哲学小镇应该成为“两个结合”的重要研学基地

2021-09-03 16:11:14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今天的会议主题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贺麟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金堂五凤镇是贺麟同志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研讨哲学问题,得地灵之势,有人杰之利,拥道场之力。

1.jpg

李后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曁贺麟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专家研讨会上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两个结合”表述是思想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在迎接 “强起来”伟大飞跃进程中的又一次深刻觉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创造,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要求和遵循,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磅礴强劲的思想伟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高度的契合性和融合性。进一步做好“两个结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正能量。

第一,为什么要坚持“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具有契合性和融通性,在本质上具有内在同一性和天然统一性。

从客观事实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只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释放思想伟力和发挥指导作用。不难理解其原因,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是西方文明的思想成果,研究素材主要取之于西欧特别是英国德国法国等,其著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欧洲民族的烙印。要使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成为大众的思想武器,就必须赋予这些理论以中国民族文化的形式,通过融合聚变来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恩格斯曾强调,“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其次,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宏观的而不是具体的,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针对全人类的而不是针对某一国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指导意义。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第二,如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就是最核心、最关键、最精要、最基础、最本质的规律,不是表象的、例证的而是抽象的、普适的,不是细节性、个体性的而是规定性、整体性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而不是感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过系统论述,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要点。在推进“两个结合”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观点、立场和方法。

第三,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关键与精要、体系与主干,就要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努力提炼其精神标识与精髓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正面的、向善的优秀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内在一致性和相通性。由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的文化,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是绝对一致的,因此需要我们在推进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四个讲清楚”,为建设基于历史、跨越时空、融通中外、贴近当代、富有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了路径。

下载.jpg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曁贺麟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专家研讨会现场

第四,从实践层面理解“两个结合”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发展,走过了“是否结合”“能否结合”到“如何结合”“怎样结合”的过程,形成了“结合说”“互补说”“改造说”“综合创新说”等观点。关于结合问题,学术界在实践中有不同的做法。以哲学为例,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引用一些中国古代的思想资料以证明原理的普遍性、真理性,或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框架去整理中国哲学。这种结合形式,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有一定意义。但它是一种浅层次的解读和宣讲,在理解和结合上是片面的,实质上是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注解和证明,而不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去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逻辑地包含二者的“结合”。中国大地上的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内在一致性。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讲仁爱、行仁政,提倡“修齐治平”“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相应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明确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再比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追求上,中华民族期盼的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毛泽东同志就曾用“大同”来表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国人民认同、接受、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实现“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是一个“吃”掉、“化”掉另一个,也不是二者混合为一,而是各自都朝着相互融合、相互同化的方向发展,产生新的思想和理论,是耦合、协同、互动的非线性作用过程。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是“化学反应”甚至是“基因杂交”,不是简单加和也不是“物理混合”,是以民族历史文化形式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先进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引我国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些新的思想理论,是“基本原理”与“优秀文化”的融合聚变,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也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概念和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第五,如何有效实现“两个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的学习任务,这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基本思路。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不忘本来”,就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之本,坚守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收外来”,就是善于借鉴吸收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提供各种有益的思想养料与文化资源;“面向未来”,就是勇于站在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创造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要与现代结合、与大众贴近、与世界接轨、与未来对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应该主动回应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多难题问题,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文明进步发挥引领作用。

2.jpg

研讨会现场

第六,打造“两个结合”一流研学基地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欧,但它是在继承和创造人类文明中产生的,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概括总结,反映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所以,马克思主义不单属于哪个民族,而是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但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就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心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开放兼容的世界眼光,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

前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这个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与俄罗斯优秀文化相结合,没有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关键点、对接点和着力点,没有形成稳定的遗传基因DNA双股结构,没有根深叶茂和长久发展。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国家夺取了政权,但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化(苏联化)没有生根。正如马克思主义没有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开花结果一样,主要原因是西方强调个人主义至上,没有“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俄罗斯主体文化就是西方文化,二者没有交集和一致性、相通性。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至上,“大同社会”,传统文化认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共产主义思想高度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肥沃土壤,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生根开花结果。隔行不隔理,各种规律本质是相通的,不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只要是真理都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必须本土化才有生命力,只有按照生物学、化学原理,结合产生“新物质”、诞生“新生命”甚至“新物种”,马克思主义才能进入当地人的血液和基因,才能传承和永恒,这是遗传定律决定的。在中国,推动马克思、恩格斯进入“文庙”与老子、孔子对话,这是很多年前都有的思想观点。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1926年1月1日出版的《洪水》第一卷第七期上,发表了一篇《马克思进文庙》的文章。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马克思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

贺麟(1902年9月20日——1992年9月23日),是“新心学”创建者,当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他以“新心学”闻名于世,认为“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不可离心而言物”。贺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一是关于中西方文化互鉴的观点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关于文化现代化的观点对于发展文创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关于知行合一的观点对于守正创新和改进学风具有重要启示,四是关于文化哲学的观点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文化因互鉴而丰富多彩。他提出,应从哲学化、宗教化、艺术化三条道路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长处,来改造、补充和发挥儒家学说,倡导“儒化西学”以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提出建设新文化,关键是要超越中西文化迹象上的优劣之争,将文化批评、文化讨论引导到深澈的哲学领域。为此,他确立了以"体用观"为核心的文化哲学,并希望以此为根据全方位地会通西学,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有体有用之学,从而为民族复兴奠定精神基础。今天看来,这种文化哲学所提出的会通西学的理念与方法,对于合理地处理中西文化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他主张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有赖于文化发展,文化不能过于政治化。他提出的“自然知行合一、价值知行合一”至今影响巨大,对于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具有指导意义。1949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贺麟放弃了唯心论哲学,逐步转向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并集中精力研究和传播西方哲学,1982年以80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麟哲学思想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两个结合”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我们要把金堂中国哲学小镇打造成“两个结合”的一流研学基地,目标是“世界知名、中国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推动,建设一流创新基地、一流学术殿堂、一流国际交流中心。坚持以学术为核、平台为骨、教育为形、融合为魂,搞好学术基地、文创基地、教育基地、传播基地建设,争取出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努力办好家风学院、青年哲学论坛,培养更多优秀哲学家、社会科学专家。

(本文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2021年9月2日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曁贺麟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