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攀枝花西区:以“百姓心”为重心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2021-09-14 13:43:01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秋天带着凉爽走来,阳光明亮柔和,洒满了攀枝花市西区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

“五年前我家住在百家巷7号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拆除后,获得了搬迁费,买了在原址附近建起的楼房。”近日,在西区星瑞时代广场,78岁的文顺仕老人悠闲地在小区内散步,说起新家,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有90多平方米,光线好,屋里通透,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一应俱全,煮饭、洗澡都用天然气,非常方便、舒服。” 

文顺仕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变,是万千西区居民的缩影。近年来,西区的城市建设悄然发生着变化,人居环境日趋改善,西区以“百姓心”为重心,答好民生答卷,让辖区群众的美好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文顺仕老人居住的小区

多谋群众之利

“目前申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需要先进行灵活就业登记,之后社区会进行核查。”在西区清香坪街道智学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唐彬彬细心地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杨小琴解释申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相关政策。

杨小琴之前是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平日里到处打零工,2016年,她在社区进行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随后领到了5个月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今年9月,杨小琴经过社区介绍,找到了一份离家近、且比较稳定的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说起社区对自己就业的帮助,杨小琴说:“我到领了5个月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一共1600多元,现在工作的地方离家近,能照顾家庭和孩子,感觉很不错。” 

西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在西区把关河老虎崖,四排太阳光伏发电板格外醒目。今年3月,格里坪镇大水井村以“开门第一件实事”为契机,盯紧群众的“烦心事”,新建太阳能提灌站,解决了村里103户306位村民的生产用水问题。村民张富琼笑着说:“有了充足水源,浇灌蔬菜水果再也不愁了。” 

五年来,西区累计投入资金22.18亿元,完成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362项;稳就业、促增收,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7.27%,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改善居住条件,棚户区改造、“三供一业”改造,不断完善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消防、照明等配套设施建设;增设停车场、消防等配套设施,惠及当地群众5.8万余户,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1万余套。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服务功能,西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辖区群众感受到了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民生福利。

推进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医疗,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西区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五年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就学就医就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掌声。

新学期开学,西区第一幼儿园新园小操场热闹非凡,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练习打篮球,成为了新幼儿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西区第一幼儿园新园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入金额1800万元,今年9月1日一开园,就迎来了一大批适龄入学的孩子。

西区第一幼儿园新园

据了解,五年来,西区共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所,不断均衡城乡各学校师资力量,大幅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性收入,辖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实现了就近入学、放心入学。

西区的文化、医疗设施齐头并进。西区免费开放辖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设施,累计建成基层文化站(点)31个、(农家)书屋26个,打造“苏铁剧场”等群众文化服务品牌,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西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区目前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化率达到100%,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互通互助,基本建成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医疗水平整体提档升级。

“西区曾是老工业区,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而如今,这些一天天都在发生变化。”家住西区清香坪的李明翠说。

提升治理水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小细胞也能激发大活力。

走进玉泉街道动力站社区,许多居民在社区文化活动区域看书、休闲、运动。71岁的退休老人刘真理是这里的常客。“我1971年来到攀枝花大宝顶矿参加工作,退休以后一直住在这里,攀枝花气候好,适合老年人康养生活。”刘真理说,每天在这里读书、下棋,时常参加社区节日活动,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

西区动力站社区创新社会治理的“密码”在于凝聚人气,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区域资源,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促使社区党群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做到群众在哪里,社区的服务就到哪里,社区的人气越来越旺。

社区防灾减灾活动

五年来,西区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初步形成。西区在辖区创新开展“五微”治理模式和“三说会堂”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经验分别在全省、全国推广。

西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纵深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防线越筑越牢;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扎实做好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守牢安全生产、防汛减灾、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近年来,西区无恶性治安事件、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建设,民生所系、民心所向、民安所在,西区群众给出的回应是,这五年,民生这张答卷很实、很暖。

(文丽云 四川经济网记者 谢强 徐杨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