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开展以来,什邡市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镇街体制改革,探索机构编制资源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构建党建引领、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今,什邡极大程度盘活编制资源,营造“想干、能干”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了一支“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建引领,让“松散”变“凝聚”
什邡市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和业务相分离的突出问题,重新制定镇(街)“三定”,涉及改革的10个镇(街)“三定”中均明确“党(工)委是辖区内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表述,助推全市体制机制调整;通过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实现镇(街)组织委员全覆盖,在全市10处镇(街)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作为镇街党政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党建工作人员,全面承担域内组织、宣传、统战、工青妇等党建工作;完善镇(街)党(工)委统筹协调机制,构建“7+X”(街道为“6+X”)的行政内设机构和“2+X”的事业机构体系,在“X”的设置上,立足乡镇区域特色,差异化设置机构,逐步建立起了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行政运行效率。
力量下沉,让“援军”变“主力”
为破解基层“人少事多”的普遍问题,什邡市以力量下沉,多方聚力,以考强力的工作模式,不断充实基层力量。按属地管理原则将原市级部门派驻乡镇的劳动保障、国土管理、兽防动检共147名编制下沉至乡镇,乡镇行政编制平均上浮43.75%,事业编制平均上浮49.5%。以“属地+市级部门”捆绑机制为依托,探索创新以乡镇为主体,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方参与的“1+6+N”“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新模式,推动镇(街)派出所所长“进班子”“当指挥”,助推基层治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以考核“指挥棒”不断强化镇街“话语权”,在对派驻机构和有派驻体制的市级部门年度考核时,乡镇权重分别不低于100%和30%。
理顺权责,让“想管”变“能管”
为破解乡镇部分执法权限受限,基层问题突出,难以解决的现象,什邡市出台了《什邡市乡镇(街道)属地事项责任清单》《什邡市乡镇(街道)行政权责清单》,同时着眼有效承接,制作《什邡市山区旅游开发管理和发展扩权赋能改革工作方案》,单独赋予蓥华镇、湔氐镇、洛水镇三个山区镇在自然资源、住建、水利、文体广旅领域的行政许可、行政奖励等行政权力联审事项20项,委托执法事项92项,切实满足乡镇现实发展需求,为全市镇(街)赋权扩能全面推开探索了路径、提供了经验。
科学评估,让“管住”变“管活”
为破解镇街机构设置“小散弱”、机构之间劳逸不均、人员之间混编混岗等问题,什邡市不断强化机构编制法定化建设,用“横向约束、纵向激励”的工作模式,激活机构编制资源“一池春水”。以刚性约束为导向,防止基层力量流失,建立以“实名制系统+用编审批”为依托的闭环管理模式,用追责问责、暂停机构编制审批事项等方式强化约束,清理规范借用(上挂)乱象,全面落实乡镇编制“专编专用”,防止乡镇内部混编混岗,确保基层工作力量长期稳定。以正向激励为导向,激发基层干事动力,实行“评估+核查+调配”的“三合一”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将部门机构改革执行情况、“三定”规定职能履行情况、权责清单公布及施行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持续跟进的关键点,以“红黑名单”为抓手,收回市级部门冗余编制51名、撤销机构22个,将新设机构、职数增加、编制调配等优先向镇街倾斜,新设11个面向乡镇的工作机构、配置编制45名,极大程度盘活编制资源,营造“想干、能干”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