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优秀教师覃治国:扎根农村教育40年 身患绝症仍坚守一线

2021-10-13 10:24:44 信息来源: 编辑:王颖

40年前,他高中毕业,意气风华,走上教师岗位。

7年前, 他患鼻咽癌,但意志弥坚,仍坚守老师岗位。

他的工作履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直扎根在偏远农村小学教学一线,从未离开。他就像一匹老马,放弃千里驰骋,把农村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踏踏实实托着希望与责任,教育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他叫覃治国,出生于1962年12月,1981年高中毕业到2011年的30年,辗转于中江县清河乡多个村小,守着清苦、耐着寂寞、精心耕耘、无私奉献。2011年至今的10年,他在清河乡中心小学,仍保持艰苦朴素、勤勉奋斗的优良作风,曾在一年内将班级成绩在全县排名提升了90多位,因业绩突出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覃治国在课堂上

生活很苦

对农村教育的责任让他忘我付出

曾经的村小,是又矮又破的土房,每逢刮风下雨天,凛冽寒风总是从残损的窗户灌入室内,“咯吱咯吱”作响。

这位朴实的乡村教师,穿着破破烂烂的草鞋,站在坑坑洼洼的讲台上激励孩子们。

2008年冬天,覃治国在春雷村小学任教。孩子们期末考试的头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雪,导致学校停电。忙碌了一天饥肠辘辘的他,空着“咕咕”叫的肚子到第二天早上,就忙着送同学们去参加期末考试。

他却以乐观的心态鼓励孩子们:“这白雪的‘白’,和一百分‘百’同音哦,加油考100分,孩子们!”同学们没有辜负他,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名列全乡第一。

2011年,覃治国调到原清河乡中心学校,任6年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当时全班88人,及格率却不到50%,让他忧心忡忡。

为此,他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足迹遍布了全乡每一个角落。

一年后,全班优生率达到50%、及格率达90%,期末成绩在全县排名从133名上升到38名。当年的校长涂太勇说:“短短一年时间名次提升90多位,在清河乡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批改作业的覃治国

患癌很痛

对三尺讲台的热爱让他越战越勇

2014年的一天,覃治国正在给孩子们讲《百分数的意义》,突然眼前一黑,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

一周后,他在上数学课时鼻腔再次鲜血直流,但这次怎么也止不住。

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鼻咽癌4期……前期治疗,他很乐观,觉得只要熬过放射治疗痛苦,就会看到曙光。殊不知放射治疗后,整个咽喉部位长满水泡,痛得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只能靠着喝一口麻药、吃一口东西来维持生命。到最后半个月,已经无法起床。

“什么时候来给我们上课?”“您是不是不来给我们上课了?”……在妻子细心的照料下,覃治国的身体逐渐好转了起来,半年后,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再次回归校园,此时他的体重已经从130多斤锐减到不足90斤,同事们劝他好生休养,领导建议他任教相对轻松的思想品德课,他摇了摇头说道:“我一生酷爱数学,上其他科目嘛,不过瘾!”他只有一个请求,就是把在四楼的6(1)班教室搬到二楼,因为他扶着栏杆只能走上二楼,当时的6(1)班共48人,却有27人成绩不及格,他说:“我不能让同学们就带着这样的成绩毕业。”

授课中的覃治国

经过多天的细心观察和走访交流,他发现有些同学成绩之所以差,主要存在着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大多数同学是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管不住,二是喜欢打游戏,对学习没有兴趣。摸准“症结”,对症下药,他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

对于不及格的孩子,他始终坚持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进步。书本没趣?他绞尽脑汁提高课堂趣味。效率不高?他浓缩课程留出更多时间给了孩子。

有些懂事的孩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纷纷斥责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经一年后,全班及格率达到了95%,名列全县第43名,覃治国被评为中江县“学科优秀教师”。

同事刘治括说,覃老师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几乎是站着讲课。覃治国认为,坐着,就不能清楚地观察到孩子们的微表情和认真程度,也不能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交流,有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是一句话语,都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他的教学能力非常强,经验很丰富,对教材烂熟于心,如何组织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是得心应手。像他这样的老教师,我们学校还有很多,他们是年轻教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校长谭万光说。

退休很近,对初心使命的坚定让他坚持耕耘。2020年,临近退休的他,没有“歇歇脚”的想法,而是主动接手一个问题特别多的班级。这个班级留守儿童更多,毕业考试成绩也冲到了全县第6名。

学生家长们无一不对他称赞:“他对待学生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40年坚守初心不变,履行一个教师的光荣使命。覃治国说:“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许多考上了名校自发组织来看我,给我讲他们在外面的故事,我感到很欣慰。只要身体没倒下,就要在讲台上教好最后一秒。”                         

(肖开丰 余昊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