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桥楼村,全球仅存数量不足1000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鸟类的青头潜鸭现身;在该县瑞峰镇天池村,大片大片的萤火虫在这里栖息;国际竹艺城景区,上千只白鹭、易鹭和赤鹭在夏夜里翩跹起舞;中岩景区,鹰鴞、凤头鹰和红嘴蓝鹊等各种珍稀鸟类聚集……
这些,是青神县生物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目前,青神县已发现萤火虫栖息地11处、珍稀鸟类集中地4个。
大片大片的萤火虫在青神栖息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先进的生态思想和全面的生态保护制度。青神县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设立岷江流域、中岩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栖息地,加大对桫椤、润楠、樟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和鸢、雀鹰、领角鸮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保护力度,严格实施岷江流域“十年禁捕”。
“具体来说,我们就是通过做好‘加减法’,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青神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赤膀鸭和赤颈子鸭(谭永忠 摄)
该负责人口中 的“加减法”包括“三加三减”——加绿色,减污染;加科技,减农药;加保护,减破坏。
加绿色,减污染。大力推进绿满青神、城市形象两年提升行动,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小镇1个,森林乡村8个,省级森林小镇3个;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投资2.9亿元实施岷江流域生态屏障项目建设;实施“年万亩栽竹”计划,建成尖山、天池、白果3个万亩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工业企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散乱污”企业整治、重污染天气应急“五个管控”,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河长”治水、基础设施提标升级、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治理“五大行动”,强化水污染防治攻坚。
牛背鹭(杨彦刚 摄)
加科技,减农药。大力推广应用农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科学防治竹笋象虫和柑橘、水稻等作物病虫害;探索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出台《农资经营管理办法》,开展积分制管理、押金制销售、有偿制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加保护,减破坏。与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进行合作,推进萤火虫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青神岷江长吻鮠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其他天然水域暂定实行10年禁捕;加强野生动物重点区域巡护监测,共设置监测巡护路线11条,监测巡护面积11.6万亩;开展“清网、清套”行动、野生植物专项行动等,对乱捕滥食野生动物、乱挖滥采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青宣 四川经济网记者 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