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天府书展|共“登”爱的群山,看《塞影记》如何“长”出中国文学的天地良知

2021-10-16 23:09:04 信息来源: 编辑:梁鹏

走进一座历史名城,畅聊一本经典好书。今年上半年,在四川成都,一部长篇小说《塞影记》横空出世,被誉为“西南《白鹿原》”。

10月16日,借着2021天府书展的舞台,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小说月报》《散文》主编、著名编辑家汪惠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李怡,以及蜀中众多读者再品四川籍著名作家马平的《塞影记》。

分享会现场

漫漫对谈中,穿过《塞影记》的“暗道”,名家与读者们共“登”爱的群山,从故事内外到古今时空,看作家马平的笔下如何勾勒出荡气回肠的义薄云天?又是如何“长”出中国文学的天地良知?

李怡:故事内外 溢满荡气回肠的义薄云天  

仁义,历来是中国文学天地的一方重镇。在对谈中,李怡大抒自己品读《塞影记》故事内外中透露出的畅快“仁义”。

他首先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他说:“在他家的案头有很多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塞影记》既有传奇性,又设置了诸多悬念,是让我满怀兴趣、一口气扎扎实实看完了的,当下这样的情况在我身上并不多见。”

李怡认为,“一部小说,内容绝对是第一位的,一个小说家首先是会讲故事的人,讲艺术玩虚的是蒙人的。”

分享会现场

说完故事本身,李怡也大赞故事背后抓人的品质和气质:爱和仁义。

“哪一部小说没有情爱,这本书的爱更多是超越了私人情感,上升到中国基本的道德操守的义薄云天。”李怡说,《塞影记》让他在这个市场化氛围浓厚的社会中感受到了激动人心的荡气回肠,小说上升到到中国文化的高度,和其他文学作品有很大区别。

激动之余,李怡还现场当起了“推销员”:“如果谁还没买这本书,赶快买。而且,还建议马平先生再出个《塞影记》前传。”

汪惠仁:虚实之间  “长”出中国文学的天地良知

柏拉图,透过“影子”看见另一个世界。

“《塞影记》在虚实之间,‘长’出了中国文学的天地良知。”比起李怡的“故事”观点,汪惠仁更侧重于小说的精神内核,他说,在《塞影记》中,他也看到了马平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汪惠仁说,从《塞影记》的书名开始,马平便不露声色地构筑了一方宏大的哲学空间。

细嚼《塞影记》的内容,汪惠仁说,马平更是在虚实之间,尽显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比如,主人公雷高汉识字,表面是情节需要,我认为更大的寓意是认识自己,每个人起初是认识世界,最后是认识自己。”

当代文学一直在找自己的根,而文学写作如何才能成色十足?对此,汪惠仁说,他在《塞影记》中找到了答案。

分享会现场,读者纷纷购书签名

“当今,很多作品是流浪的修辞,没有家,而《塞影记》让我惊异于其中透露出的中国气息。”汪惠仁坦言,马平这部作品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主人公雷高汉的成功塑造,“雷高汉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长达百年的人生中始终存着天地良知。所以,他在和几个女人千丝万缕关系中,得到了他道德建设的合理回报。”

“小说在时间上大量写道月夜的故事,月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长情’,正如主人公雷高汉表现出的超越俗世欲望的情义。”同时,汪惠仁还提到《塞影记》中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他甚至认为这书可以叫《月夜之书》。

马平:古今对峙 保持对话时空的现实渠道

《塞影记》,一部以百年风云变换的时代为背景,以广安市武胜县清末的私家古寨宝箴塞为空间原型,融入了丰富的川剧元素、地域风情等马平多年的观察、积累,勾勒了一个百岁老人的“情”“义”人生,在时光对流、空间交叠中,通过虚实互映、意象铺陈、人物塑造等手法,完整地构建了一部史诗般的文学传奇。

分享会结束,读者们与作者马平(红衣)合影留念

谈写作由来,马平说,“自己是在游历北方长春伪满皇宫时定下写该书的决心,我希望通过《塞影记》的‘时空世界’让建筑,历史,人生,命运发生对话。”

而谈及主人公雷高汉的设定,马平难抑激动:“书里的雷高汉在爱意中离开了人世,但在我心里,雷高汉这个人真真实实地活着,他今年110岁,不老,不死。”

同时,面对主持人抛出的阅读碎片化的话题。马平表示,他以“接受”代替“拒绝”,正迈着小碎步前行,用文字穿梭于古今的时空,保持着对话世界的现实渠道,《塞影记》正是他打通的一个渠道,“为了不让别人误会这是历史小说,我让现实的部分参与了进去,所以雷高汉既属于历史的人,也属于今天的人。”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