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张强:半生经营 只为初心

2021-10-21 11:24:10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那年冬天,去芦山县大川镇的山路泥泞不堪,狭窄的路面大多被冰雪覆盖。一边是陡峭山壁,一边是万丈悬崖,突然,车子一个打滑,直冲悬崖。幸好司机经验丰富,在路边一棵大树的阻挡下及时刹住了车,车内的人才得以脱险。

时隔二十年,那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男人,已经从一名退伍军人,变成了一名勇于担当的商界精英,他创办的企业,也从注册资金仅百万元、员工仅3人的微型公司,成长为拥有员工近百人、固定资产上亿元、一年纳税上百万的集团公司。

如今,人过耳顺之年,企业也已步入平稳发展的坦途,经历过人生和商海的大风大浪后,他反倒常常想起那年冬天车子向悬崖冲过去的瞬间。半生经营,半生沉浮,如果意外来得比成功早,即使是天纵奇才,也只能落得一个空谈。所以,多年来,他鲜少张扬自己和宣传企业,总是避开所谓的“成功学”,而将众人的关注点引至企业的“初心”上。他说,办企如做人,半生经营,只为初心。

他是张强,四川省天隆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芦山县皂角湾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芦山县快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16年,张强被成都市军转办授予“创业优秀导师”称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称号,不是嘉奖他博了多少名,赢了多少利,而是肯定他创办企业的初衷和方向,以及他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所起到的引领作用。这与张强本身,是很贴切的。

5JJ9XAWND7SBDQMI@SQ54HL.jpg

        四川省天隆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芦山县皂角湾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芦山县快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张强

自主择业  他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张强曾是原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副团干事、空军中校,军旅生涯25年,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七次。正因这层底色,他至今对自己都保持着严格的要求:早睡早起,坚持运动,不吸烟,吃饭只吃7分饱。虽已过耳顺之年,但身材匀称、笔直,常年一身休闲服、穿运动鞋,话语平和、逻辑清晰,给人整洁、精神又淡定的感觉。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转业干部的自主择业首次被提了出来。

那年,张强正面临退役。两种安置方式摆在面前,他心里很清楚,自主择业有优势有劣势,军转干部在部队多年,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能力素质不一定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且存在人脉关系不够广、创业资金不充足等短板。“进取是一种信念,归零是一种态度”,张强最终选择了自主择业。他坚信,在部队25年的历练,早已赋予了他“丢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的生命力。

于是,张强成了转业干部自主择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走出困境  马不停蹄“找”出路

从军队到地方,从干部到个体,两重天地、两种境遇。张强虽然知道创业难,但他没想到那样难。

四川省天隆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他本人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成立之初,公司规模小,注册资金100万元,员工仅有3人。回望创业之初,张强觉得自己就像一匹不能停蹄的马,不停地在做一件事:找!

找人才!创业找人才堪比江河捞鱼,公司刚成立,没钱、没团队、没办公环境,很难吸引到熟手加入,但张强执着地认为,“一定要找到对的人,‘锁’住他。”经过不断努力,公司团队初步建成。且多年来,公司一直保持着极低的人才流失率,工龄10年、20年的老员工很多。

找项目!公司成立了,人员齐备了,但最大的问题是“到底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为此,张强经常凌晨三四点就醒来,然后再也无法入睡,一直在思考创业方向。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紧张,经多方考察、论证、比较,张强和团队最先选定了投资水电站的项目。后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步拓展到水电开发、生态林业工程、高级汽车维修及美容等多个领域。

找资金!公司拳头项目水电站前期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只知道练兵的副团也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跑银行、找贷款。但公司规模小、没名气,电站初期也只是一个泥水大工地,找银行贷款难比登天。“那段时间,一想起要去贷款就呼吸急促,到了银行面对工作人员,脸上更是‘红一阵、白一阵’,那尴尬场景如今也是历历在目。”所幸,经过百般努力,资金问题解决了,公司得以度过发展的关键时期。

1.jpg

皂角湾电厂大坝

找地方!将公司重点项目——电站,建在哪里,是一个关键问题。张强把成都周边仔细考虑了一遍,最终因芦山县水力资源丰富,地区招商引资需求迫切且对企业给予的支持力度大,对企业的起步和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和助力等原因,努力拿下了芦山县皂角湾水电站的开发权。

一步一脚印,一环扣一环,坚持下去,就能走出一条路。2004年,公司三个电站相继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公司经营走上了正轨。

QQ图片20211021142757.jpg

组织党员到周边村组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为附近村民无偿提供电力故障排除服务

党建引领  聚力企业发展

敢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从零起步赤手空拳闯天下,不可否认的是,自主择业的张强成功了。但让人意外的是,张强和企业却鲜少在媒体上露面,网上也几乎搜不到他们的信息。对此,张强只有一句话:“我曾是一个兵,也是一名党员,这层身份要求我无论何时何事都应该更纯粹。”

在部分企业家以“向钱看、向厚赚”为信仰的当下,张强确实纯粹得有点“另类”。作为一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如果请他谈谈为商之道,他只有一句话,“那没什么好说的,踏踏实实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就是了”。但如果让他讲讲在部队的事,他就算讲再多次也讲不厌,讲不倦。

张强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也是党员,受此影响,1976年12月入伍之初,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吃得苦、受得累,腰肌劳损的毛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但即使如此,他也经过了党组织4年的考验才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每每想起这段经历,张强都要不断提醒自己和周围的人:让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轻人尽早获得这份荣誉,也尽早承担起这份责任。

党,是张强内心的归属和永远的信仰,他身体力行,将这种信仰变成了企业精神。

6.jpg

水电站车间一角

早在2014年,芦山县皂角湾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芦山县快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成立了中共芦山县大川镇皂角湾电厂党支部,虽然当时党员仅3人,但张强还是郑重地召开了成立大会,并在成立大会上讲话:“党性,不仅是我们电厂员工应具备的精神,更是我们企业应该具备的精神。党支部的成立,是电厂发展的底色,我们应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深入推动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在电厂党支部全面推行‘一支部一品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创建活动,彰显电厂党建特色。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为电厂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电厂党支部成立以来就发挥出了积极作用,设立党员活动室,为开展组织生活和学习交流提供平台,确保党组织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组织党员重走长征路、观红色电影、红色之旅等活动;组织党员到周边村组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为附近村民无偿提供电力故障排除服务,义务改造照明路灯;党员带头参加地震、泥石流等灾后重建及帮扶当地村民等工作。

现经过7年的发展,电厂党支部由最初的3人,发展成为现有正式党员11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充满活力的基层党员团队,党员比例占电厂全体员工的35%,每3人里就有1名党员,且大部份党员同志都已经成长为电厂生产骨干力量。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厂上下形成了积极主动、热情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生产势头。

热心公益  传递社会正能量

以党员身份为底色,以党性之光为指引,坚定的爱党初心陶冶了张强的情操,也让他生就了一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肠。

5.jpg

张强经常走访慰问职工家庭

电厂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及“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均严重受灾。张强一次次发挥党员不叫苦、不喊难的可贵精神,不仅没向政府提过困难,积极组织生产自救,还为周边受灾群众提供便利,解决他们的吃、住等问题,并多次向芦山县红十字会捐款捐物。如今大川镇受灾群众住上了新房,也和电厂的帮扶及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密不可分。

素不相识的人要帮,自己的员工更要帮。

2010年,一位员工的新生儿突发急病,从芦山当地医院转往成都治疗,病情危重直接进入了重症监护室,每天医疗费用上万元。孩子的父母均为电厂普通员工,爷爷奶奶均为当地农民,收入有限只得四处借债为孩子治病。张强得知情况后,首先让公司从工会拿出一笔资金,然后动员公司员工捐款,自己更是带头捐款。几天时间便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很快便康复出院。

2013年,电厂在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聘用的多名学员中有一位家庭十分困难,全家仅靠几亩地的收入过活,该学员靠国家助学贷款才读完大学。得知情况后,公司立即拿出一笔资金为其归还了助学贷款,让他在厂里安心工作。现在,这名学员已经成长为厂里的骨干力量。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无论是厂里员工还是新闻里需要帮助的人,只要张强知道了,就不会坐视不管。很多员工都以他为榜样,热心助人的正能量,像一股股暖流,在全厂蔓延开去。

服务地方  投身芦山发展建设

热心公益、暖心助人,只是张强和企业的“小爱”,另有一种“大爱”,也早已根植于这位退役不褪色的民营企业家和这个栖身于山间悄无声息的民营水电厂的血脉里。

皂角湾水力发电厂院景.jpg

皂角湾水电厂

一件小事,让张强至今记忆犹新。电厂发电之初,一名当地老乡总到厂子门口打转,张强每次去厂里都能遇到。一次,他忍不住向这位老乡问缘由,老乡说,“我一辈子种地,没上过班,没领过工资,没想到家附近也办起了厂,要是我再年轻十岁,也想来上班。”老乡的话引发了张强的思考: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退休后领取一笔稳定的养老金对很多人来说稀松平常,但在山区,这却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事,企业能否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

张强当然不会吝啬这样的机会。如今,电厂员工中80%以上为当地人。山间一栋栋小洋楼,职工脸上的幸福笑容,便是张强和企业“大爱”的见证。

2000年初,芦山县政府授予张强“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张强当选芦山县政协委员。任职期间,他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通过合法渠道向上反映,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尽心、尽职、尽责,多做贡献,不仅是我作为一名企业家的初心,更是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张强这么说,更这样做的。他积极投身于芦山县发展建设的热潮中,解决了当地6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如今,公司旗下子公司皂角湾电厂已成为芦山县的纳税大户,年缴纳税款上百万元,被芦山县授予“县政府挂牌保护企业”称号。

岁月如歌,且歌且行。二十年商海沉浮,张强却从未把自己当作一个“商人”,他常跟员工说:“今天,我是一个办企业的,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有可能明天我就不是了。但我永远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不管我做什么,对党的信仰和对社会的责任,都是我要守护的初心。”

(四川经济网记者 高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