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佩佩)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冬季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是最难熬的季节,受到气温变化影响,患者往往易出现急性加重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提醒:四川是典型的盆地气候,四周都是山,冬天大气对流差,气压偏低,空气污染不容易通过大气环流扩散出去,再加上气温低等因素,慢阻肺容易在冬季发病或反复发作。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的规范化治疗,才能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安全过冬。
梁宗安教授
慢阻肺是“沉默”杀手 秋冬急性加重高发
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梁宗安教授介绍:“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意味着在中国,约每4个老年人就有1个慢阻肺患者,这个比例在实际中甚至更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慢阻肺患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与吸烟等因素有关。”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每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也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目前已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据梁宗安介绍,在秋冬季节,慢阻肺急性加重尤其高发,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食欲减退等症状。
近年来,我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发生频繁,且频率节奏逐渐加快。据统计,中国慢阻肺患者过去1年平均发生2次急性加重。梁宗安教授介绍,慢阻肺急性加重实际上是慢阻肺最严重的一种状态,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是三大主要症状。一旦这三大症状加重,发生急性加重后,就需要额外治疗,千万不能拖。
急性加重负担沉重 规范药物治疗助力提升疾病管理
急性加重不仅易增加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风险,造成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也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急性加重的危害,从长远角度来说,它会导致肺功能会下降。”梁宗安教授表示:“每一次急性加重都会损失一部分的肺功能,导致病情加重一分。比如,病人原来能够上四楼,现在只上三楼就气喘吁吁。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需要住重症病房,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有研究显示,每次中度急性加重后患者的肺功能都难以完全恢复,甚至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在急性加重8周后仍然处于受损状态 。
除此之外,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已成为慢阻肺患者主要的医疗支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非常影响生活质量,但多数患者不会主 动报告急性加重事件,进一步加重了我国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疾病负担。因此,识别急性加重的原因和风险、减少急性加重应作为慢阻肺管理的核心目标。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指出,对于有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应该尽早使用三联药物可以帮助其提高肺功能。与双支扩剂相比,三联药物不仅能在5分钟内快速起效,降低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还可以持续改善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阻肺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急性加重风险病人的一线选择。同时,指南也提出,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可能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道免疫力,从而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和频率,推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用。
建议慢阻肺病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每五年接种肺炎疫苗
慢阻肺急性加重危害大,那患者应如何应对?梁宗安教授建议,慢阻肺患者每年坚持接种流感疫苗,每五年接种一次肺炎疫苗,提高免疫力,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寒冬的挑战。同时,日常也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戒烟,坚持运动,健康饮食,尤其是冬天注意保暖、室内保持通风等方式预防急性加重发生。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去攀枝花、海南等空气较好的地方过冬。
另外,梁宗安教授强调,加强早筛、早诊、早治对急性加重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他们正尽一切努力把慢阻肺诊断的能力普及到乡村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在政府财政支持下,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进一步加强基层临床医生门诊急性加重史询问意识,让具有急性加重风险的患者能尽早使用获益更大的三联治疗方案,促进我国慢阻肺急性加重诊疗规范化,加强慢阻肺疾病防控,助力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30”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