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走“蓬溪特色”路 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蓬溪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纪实

2021-12-17 17:27:40 信息来源: 编辑:易陟

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辖区面积1251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个街道、262个行政村、60个社区,总人口近80万。2017—2020年,蓬溪连续4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综合评价“好”,是全省仅有的片区外4个脱贫攻坚“四好标兵”之一。全县2.4万户、5.2万人脱贫质量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个、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12个,正在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荣获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且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者,今年再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蓬溪县2个单位、4名基层干部分别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cc2e8ef8-6c03-41af-a97d-ff48bf371feb.jpg

蓬溪县天福现代农业示范园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落在冯霞的脸上。在阳光的映照下,她的笑容显得特别幸福。从负债累累到欠贷和债务全部还清,从土坯房到新居,从孩子上学困难到考上大学,蓬溪县鸣凤镇脱贫户冯霞与全县2.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同搭乘脱贫攻坚的“专车”,驶入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脱贫群众的幸福笑脸,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进入2021年,在蓬溪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政策支持下,冯霞继续代耕了村里32亩撂荒地,种上水稻、红苕和玉米,养殖生猪20余头,纯利润达36820元。 

“腰包”鼓起来,生活有奔头。冯霞一家的精彩嬗变,是蓬溪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蓬溪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量不减、工作力度不减,统筹推进政策体系、工作机制、项目资金、人员队伍等有效衔接,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长效机制 筑牢返贫致贫风险“防火墙”

何万刚一家四口生活在蓬溪县常乐镇牛家河村。今年3月,何万刚因患重大疾病,看病花费较大,全家生活陷入困难。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通过筛查收入支出信息比对后将其识别为监测户。纳入监测对象后,镇村依据风险点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蓬溪县教体局为其两个女儿免除所有生活费和学费,实施“雨露计划”,每年给予6000元补助;蓬溪县民政局为其全家落实了低保政策,每年补助1600元;蓬溪县医保局为其全家补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1280元,常乐镇党委政府介绍其在能力范围内外出务工,年务工收入25000元。今年,何万刚家年纯收入达31336.92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834.23元。“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帮我家渡过了难关。”何万刚感激地说。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蓬溪县不让一户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被遗漏。打开蓬溪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收入构成等数据一目了然。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今年以来,蓬溪县不断织牢织密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上,扩展建设了“防返贫预警监测模块”,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月监测、月研判、季排查,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突出“回”字抓整改。全县集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一村一户查、一项一项过,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落实帮扶措施。 

突出“实”字抓关爱。坚持卫生教育救助、低保兜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不变,针对重点监测对象,分类给予救助帮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巩固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为全县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购买“防贫保”,成立防止返贫风险救助基金,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 

机制一新,满盘皆活。截至12月9日,蓬溪县累计纳入“三类人员”543户、1142人,目前均已落实帮扶责任人,并根据风险类型、劳动能力、发展需求制定“一户一策”,经过精准帮扶,已有515户1054人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加强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走一条具有蓬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蓬溪的发展使命。6月4日,蓬溪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乘势发力,蓬溪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可持续。 

今年以来,蓬溪县制定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责任清单,各行业部门围绕清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汇总形成蓬溪“1+N”巩固政策体系,并结合蓬溪实际出台衔接政策23项,健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联系制度。 

蓬溪县继续调整优化驻村帮扶力量,对67个脱贫村和13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222名,其中市级层面派员28名、县级层面派员194名,全面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我为群众办实事、镇村换届等工作。 

此外,蓬溪还制定出《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项监督工作清单》,坚持片区联动监督机制,深化运用村社小微权力“提、考、巡、查”监督管理,持续深化运用扶贫领域“日常监督+专项监督+重点监督”“三重”监督体系。 

蓬溪县还号召200余名金融村官等广泛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帮扶干部如果出现调动离开本县等无法履责情况,由工作继任者接任,确保9500余名帮扶干部持续不断档,这也激励了更多干部踊跃到乡村干事创业。 

2018年5月,蓬溪县统计局普查中心干部陈冬梅响应组织号召,担任槐花镇紫福村第一书记。工作中,她牢记工作职责,爱岗敬业,以党建引领促脱贫,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村务发展的头等大事,与驻村工作队成员一起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在驻村工作中,陈冬梅协调新建、整修山坪塘4口,新建蓄水池2口,新建水井23口,安全饮水得到保障,确保全村农户均有安全饮水;集中安置78人。完成了9.1公里的组道路建设、4.7公里的村道路拓宽、1000米生产道路硬化、接通断头路300米、入户路修建等工作。 

紫福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在陈冬梅的努力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该村于2019年退出贫困村序列,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紫福村按照上级要求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开始后,陈冬梅选择继续留任,担任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她说,看到村民们一天天富裕起来,自己还想留在村上继续扶一把。

0e5f6f2d-609b-4e4f-9f25-ce2d4d620f91.jpg

琪英菌业生产车间

拓宽各种渠道 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是蓬溪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答题”。 

今年以来,蓬溪县启动“万企兴万村”精彩工程。发动126家民营企业、商(协)会,结对74个脱贫村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结对村共同开展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响菌香新英汇、新乡贤、“小春天计划”等一批特色品牌。 

开展消费帮扶。认定四川扶贫商标产品23个,组织电商企业大力开展网上促销,组织直播带货10余次,销售产品1000余万元。举办蓬溪农特产品消费扶贫展、碧桂园川北区域消费帮扶促销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832平台”采购、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稳岗就业促增收。蓬溪县围绕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全面落实务工就业帮扶措施,采取专车返岗、扶贫车间、农村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等帮扶措施,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4591人、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36人、扶贫车间吸纳就业201人,定向为脱贫人口推送就业岗位,专场招聘会解决就业817人,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务工。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297.13元,同比增长15.2%,预计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6个百分比。 

“回引”创业带动。蓬溪出台《关于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设立创新创业担保基金500万元、引导基金100万元,培树了以蒋乙嘉为代表的一批“回引”创业能人,带动扶持脱贫人口自主创业38人。

落实扶贫政策 推动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脱贫退出的核心指标,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 

强化民生保障,筑牢巩固拓展“压舱石”。蓬溪县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持续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力度,全面巩固已实现的“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蓬溪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确保全县3468名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人辍学。今年以来为全县45751名脱贫人口全额代缴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费用,参保率达100%。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提质保障饮水安全,完成白鹤林集中供水站、龙洞集中供水站等5个集中供水站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蓬溪镇村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和蓬溪县城市供水提质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织牢网底,全县已被纳入低保的脱贫户有11502人,被纳入特困的建档立卡脱贫户有1995人。2021年,对已脱贫户中的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707.064万元,对已脱贫户中的特困人口发放供养金1244.88万元。 

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个个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走进蓬溪县金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金桥镇翰林村130名群众得到统一安置。翰林村是蓬溪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安排年度农村住房安全改造1369户,切实加强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和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蓬溪县住建局被省农房联席办表彰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突出单位”。蓬溪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极大地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通过扶贫产业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产业基础。 

巩固扶贫产业。在脱贫村建成高标准农田0.34万亩、生产便道48.6公里、烘干冷链等初加工设施15处、产业扶持0.82万亩、认证“三品一标”18个。新增仙桃特色保险,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县14个脱贫合并村开展了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工作试点和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脱贫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3万元以上。 

对标巩固衔接目标要求,蓬溪县足额保障项目资金投入。全年共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专项资金16455万元,分解为产业及配套资金8383.9万元、人居环境提升资金2059.8万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资金1303万元、公共服务及其他资金4708.7万元,合理分配到村,其中对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分配资金1274.9万元。 

不仅如此,蓬溪县还延续小额信贷政策。政府贴息185.49万元,全县贷款余额1505笔、5075.63万元,做到每月逾期率为零。对有意愿、有诚信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96笔、275.3万元,帮助其发展产业。

d0babe5d-7e19-4af6-bc2d-c0c186adab4f.jpg

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新思路新示范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蓬溪紧紧围绕“加快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全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着力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提升、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善治、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加快推进“一区三园”建设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镇、村均衡发展。结合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谋划了“12345”工作思路(锚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一个目标”,实施创建全省先进县、全国示范县“两大步骤”,树立新理念、新格局、新路径“三新思维”,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四高标准”,突出城乡环境变美、主导产业变大、基础设施变好、公共服务变优、基层组织变强“五个变化”)。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核四片”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设5个中心镇、50个中心村,带动片区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始终把防止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强化产业带动和就业脱贫,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全面振兴。”蓬溪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谢才国说。 

一年来,蓬溪县乡村振兴局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成绩单”。“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也是蓬溪人民的心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蓬溪将拿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气魄,继续走好具有蓬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在蓬溪高质量发展中写下“三农”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刘春燕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