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21年四川企业技术创新突出贡献人物
1、沈复民
职称/职务:总经理
所属企业: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大数据中的人工智能及计算机视觉研究,带领团队聚焦视觉智能、跨媒体智能和大数据智能等面向未来的多模态AI技术,融合开拓产业生态。公司已发展为集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教育、智能制造等多种业态的大数据行业领先者。曾主持及参与了18个国家及省级科学研究项目,获有7项发明专利、编辑论文集1本、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大规模图像检索方面的成果获得IEE ICME 2017最佳论文奖-铂金奖。
2、杨汝良
职称/职务:总经理
所属企业:成都虹润制漆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专注于建筑涂料的技术研发、推广工作近30年。先后申请专利46件,授权21件,均已产业化。发表著作《有机化学工业与合成工艺》。其主导开发的反射隔热涂料,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自9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发陶瓷彩砂涂料,成果被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为公司创造上1.5亿的销售业绩。带徒数超过100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超1000人,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3、王福文
职称/职务: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参与国家、省级和公司多个重点研发项目。致力于航空物流多源数据融合与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使行李系统能够弹性适应从几十万到上亿旅客流量的不同场景,为国产行李系统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执掌大兴、天府、重庆T3A、重庆T2A、兰州等机场行李系统的建设,大兴机场的国产大型行李处理系统首次登上世界级枢纽机场的舞台,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接见,成为我国民航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示范标杆。
4、黄浩喜
职称/职务:院长/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在抗癌、抗感染新药研发中为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做出重要贡献。主持参与各类科研基金多项研发,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5篇。主持的6个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的一类小分子创新药物顺利推进。主持研发的抗心衰药物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生产工艺国内领先,解决了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的燃眉之急。主持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开发,作为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新药专项,成功打破国际垄断。
5、贺 新
职称/职务: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主要承担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监测预警双向灾备云服务平台》等多项科研项目。已获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自动化滴灌嵌入式田间控制器》获2016年成都市专利金奖,该项专利产品已实现经济效益上亿元;2020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并获得成果登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已实现经济效益超过5000余万元。
6、崔天峰
职称/职务:技术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鑫电电缆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坚守一线岗位,投身电线电缆行业的技术创新,其风电电缆的研发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实现国产化。完成省市部门科技项目共24项。获省市区多项科技进步奖。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研发产品2项被评为“省重点创新产品”,1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17项,填补四川省空白4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编团体标准1项,地方标准6项。参建院士(专家)等多类创新工作站。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10亿元。
7、崔晓静
职称/职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特种纤维行业专家。从事芳纶Ⅱ、芳轮Ⅲ的研发、装置试车及生产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篇,获授权专利30件。参与标准制/修订3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评价2项。主持完成某国家级配套项目,实现了芳纶纤维的国产化替代,并在生产技术上进行了重大改进。负责开展科技管理工作并重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如:推动芳纶浆粕和PC项目转化。
8、陈红晓
职称/职务:研究所长/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始终致力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国产化研发。具有宏明特色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获得了航空、航天等单位的高度认可。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电子元器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比容电容器设计技术结束了国产有机薄膜电容器体积偏大的历史,打破国际垄断,提升了自主可控水平。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科研成果2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 2篇。参与企业标准起草2项。
9、傅干华
职称/职务:正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致力于研发高效、低成本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技术。带领团队历时11年,发明了制备大面积均匀碲化镉薄膜关键设备和成套装置,攻克了多个世界性难题,在全球率先量产出面积为1.92m²(传统为0.72m²)、光电转换率达15%的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核心装备与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与了多个国际国内研发项目。发表论文21篇,获国际专利4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7项。参编3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
10、张 萌
职称/职务:总体部主任/研究员
所属企业: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贡献: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长期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开创性的完成了航天二院首颗芯片“雷达芯”的设计,弥补了航天雷达芯片的研发空白,提高了武器装备型性能,满足国产自主可控和降成需求。团队多项研究获国家、省部及集团立项支持和结题验收。在太赫兹固态电路领域的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申请专利共32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7项,发表论文15篇,获多项政府和行业单位荣誉称号。
11、董 娜
职称/职务:副总经理/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负责智能制造顶层设计、5G技术及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央企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承担工信部、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智能制造数字化重点研发,参与省市产业技术战略制定和专项设计。参与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项。获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牵头完成东方电气智能制造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特种机器人等多行业产品研制及技术咨询,筹建四川省智能制造联盟等生态平台。
12、刘念林
职称/职务:技术中心副主任/成研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湖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带领团队开展音视频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5G 通信、国产化平台适配等关键技术攻关,主导完成了30余项横向和纵向项目的多样化研发,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已获得“国际先进”科技成果评价。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和多项软件著作权,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篇。构建成都研发中心研发成果管理系统和项目过程管理体系,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获得多项殊荣,其中获得绵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13、丁 兆
职称/职务:董事长兼总裁/高级研究员
所属企业:四川汇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致力于把汇宇制药发展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制药企业。全球引才超四百人的技术团队,实现了创新药和仿制药并重、化学药和生物药并举、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的发展。依托省级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完成了国家省市多项科技专项。获发明专利1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培美曲塞在全国2000多家医院使用,市场占有率近40%,年销售过10亿元。通过10年努力,汇宇制药成功登录科创板。个人获省劳模、共青团中央、人社部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等。
14、姜敏杰
职称/职务:总经理/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市新兴粮油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带领团队通过精益化管理和勤勉踏实的实干精神,扎根于农业产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成为全省油脂行业第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获专利45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著作1册,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8项。“新兴粮油”牌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等殊荣。自主创新研发的浓香小榨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个人获多项荣誉,获两届成都市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邛崃市 2020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15、王俏君
职称/职务:研发总监
所属企业:广汉市迈德乐食品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组织申请专利80多项,已获授权29项。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订工作,待颁布两项,已颁布实施三项。搭建了我省火锅牛油行业第一个精密仪器实验室,建立了牛油风味测定标准化分析方法。参研校企横向课题“老火锅牛油的风味特点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际先进”成果认定。
16、宋 川
职称/职务: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勇于探索创新,累计获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近三年来,成功研制的国产FY01型粉末冶金闸片,加速了高速动车组制动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在钢轨打磨砂轮产品、锚杆系列化产品、高速铁路扣件金属防腐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的成果
17、周科吉
职称/职务: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专注于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近三年带领团队完成10项重大创新项目,成功研制出LCR射频阻抗测试仪(国内首台、全球第三款)及行业“三大件”产品,国际先进3项,国内领先2项,并形成发明专利6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国产化替代进程,形成经济效益上亿元。
18、侯文礼
职称/职务:董事/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0年度)、获有10项发明专利,发表14篇论文,其中 SCI9篇。承担的新型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项目及其相关工作,一举打破了国外长期建立的技术壁垒,实现了国内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该成果2020年底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01亿元。主持的ACYWI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项目,拥有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商标权,在全国各地医院及疾控中心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19、戚继飞
职称/职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贡献:从事电量传感器技术研究,攻克制约传感器基础元器件的关键瓶颈技术,开发出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电量传感器,贡献重大。先后主研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及自主研发项目共10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研制各类电量隔离传感器产品20余种,广泛应用于现代轨道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实现销售收入约3亿元,带动行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个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专利3项。
20、林隆永
职称/职务:行业发展中心总经理
所属企业: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为公司研发了数十项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软件产品,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中发明专利3项、获2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首席架构师,牵头研发的“Ta+”平台持续演进,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优质民生信息化服务,涉及医疗、医保、人社、民政、公积金、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为全国10多万家医院药店和近7 亿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作为核心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实施项目,硕果累累。
21、房师涛
职称/职务: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房师涛同志主要负责公司科技创新管理、规划和实施。参与并协同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保质保量完成了成都轨道交通4号线、18线、19号线相关工程建设。其中,18号线工程为四川省获得了首个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个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建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技术获得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有23项国家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2019年获得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22、张仕刚
职称/职务:董事长
所属企业:四川京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公司主要创办人。长期致力于液晶显示屏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注重产学研融合。个人有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明专利2项。团队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4项、软件著作权9项、实质性审查发明专利10项。研发的“3.5寸及以上背光源胶铁一体化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有效解决产品信息输出不稳定、零件易松动及脱落等老大难问题。2020年“一种液晶显示屏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021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3、章龙管
职称/职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对国内地铁工程尤其是盾构工程施工具有丰富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先后参与广州地铁二/三/四号线工程、北京地铁四号线、成都地铁一号线、武汉地铁二号线、郑州地铁二号线、蒙华铁路白城隧道马蹄形盾构工程的施工建设。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设立“盾构/TBM装备摩擦学设计实验室”等系列产学研联盟平台,让公司科技研发硬指标和成果再创新高,获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大量殊荣。
24、赵希锦
职称/职务:总裁/正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锦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擅长对工业污水集成防治,拥有系列核心技术。主持完成1千余项环保咨询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申请国家专利10多项。主编多项专著和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公司被授予成都市清洁生产审核唯一评估授权单位。系统集成技术对千禾味业公司生产废水处理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对德恩精工酸洗磷化废水单端膜深度处理资源化回用项目,实现了膜封装方式的变革,获评2016年四川省循环经济十大案例。
25、汤善武
职称/职务: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凯腾四方数字广播电视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从事固态功率源(应用于粒子加速器、核废料处理装置、质子重力癌症治疗装置)、数字广播电视、数字音频广播信道编码调制、功放预失真线性化等研究和开发工作15余年,具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负责和参加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主持设计的数字电视激励器产品及数字音频广播激励器产品在相位噪声、调制误差率等关键指标均大大超过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获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应用单位的好评。
26、邓 波
职称/职务:董事长
所属企业: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专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十年。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专利20项。公司是中国城市智慧交通平台建设与运营最具代表性的“AI+大数据”应用的领军企业,是提供智慧乘运系统服务地域最广、服务乘客最多、产品最体系化的公司之一。业务分布全国近50%已开通城轨城市,覆盖 600+个地铁站,单日服务乘客超过4000万人次,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为成都、重庆、西安等18个城市的轨交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累计捐赠公益广告额达2亿元。
27、魏 亮
职称/职务:副研究员
所属企业:成都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研究器官移植术后新型分子诊断技术、新型药物靶点和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机制。在美期间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在器官移植免疫和新药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和转化经验。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作为主编助理和作者编写卫生部研究生教材1部,近年来发表SCI文章17篇。自2010年先后4次获得国际学术奖项,多次在器官移植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28、赵海鹏
职称/职务:5G 技术中心总经理
所属企业: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在5G基站研发方面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带领公司团队致力于全自研扩展式皮基站——IG-Site、5G 智能工业网关、DBU 5001、轻量化5G核心网、RRU 5001、5G NR测试系统领域的研发工作,并较快完成了多项5G技术产品、应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申请专利共计14项、软件著作权4项。研发的5G相关项目、产品均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为公司获得多项行业荣誉奖项,如:“2021年度成都5G创新应用优秀项目” 等。
29、赖庆宽
职称/职务:研发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一直从事现代中药、临床急需高端化学原料药、新型制剂及新型给药系统药物开发、国际标准研发体系建设。成功推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主持及参与60 余项药品的技术开发和转化,完成17个原料及制剂产品上市。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其中“银杏内酯重大新药创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涉产品累计创造产值超过30亿元,实现利税超过5亿元。
30、肖智宽
职称/职务:经理
所属企业:四川汇源吉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带领团队和部门以专业的技术服务水准、先进的管理水平、丰富的资源整合能力致力于公司战略发展,围绕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基于北斗导航与高精度GIS智慧旅游综宗合运营系统、车联网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等内容开展了大量示范项目推进工作,参与省市区公司的科技研发项目建设、实施与验收。参与公司发明专利相关技术攻关及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31、蒋达博
职称/职务:技术中心副主任
所属企业: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从一线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带动涌现多名温江工匠,评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连年增长。在高浓度无机盐灌装技术、管道排残验证技术等方面有独到优势。提出的肝素钠注射液质量标准中增加质量控制分项,受到药典委员会的重视,进入到新版药典标准,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业绩。缩宫素注射液一致性评价研究项目获国内领先水平评价。完成2项重点产品效期提升。获4项专利申请。
32、董世容
职称/职务: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以来为“饭扫光”的技术研发、品牌、商标、知识产权和质量体系认证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乳酸菌菌粉、动物微生态制剂等多项研发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及相关平台建设。开展了大量资料收集、研究、成果鉴定和推广转化。公司曾获得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个人参与2项授权的专利。“饭扫光”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
33、黄洪云
职称/职务:总经理
所属企业:成都市克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作为技术创始人,拥有近10年的高科技领域豪米波技术的研发与管理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创新研发能力,发表了多项高价值论文,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开展了3项国家级和2项省级科研项目的研发。突破多项行业技术桎梏,替代国外进口产品,其中功率放大器单品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并获得“成都市高新区瞪羚企业”称号。基于FPGA的模数转换变频测向系统技术使公司占到85%以上的市场份额。
34、徐晓龙
职称/职务: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焊接材料研发工作,掌握了系统的焊接材料理论知识。在新产品研发与老产品改进、高端焊材国产化研究等方面,解决较多的难题。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等核级焊材子课题研究,为国家重大项目材料供应自主可控做出了贡献。开展重型压力容器内壁堆焊、临氢设备用低合金耐热钢埋弧焊材的国产化研究、超低温不锈钢焊条改进工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收录论文10余篇。
35、黄 科
职称/职务: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贡献:一直从事技术创新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拥有国家专利1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组织并参与完成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伊朗北帕斯大型LNG 工艺流程及冷箱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国利用自主技术从海外获得LNG 能源奠定了技术基础。多年来,设计和完成多个重点行业内的技术创新优秀装置应用,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公司创造良好效益。
36、鲁 攀
职称/职务:副总经理/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具备工具类行业丰富的研发经验和独特的见解,有大量的实际执行履历和转化成果,是国内金陶刀具行业产业化转化中的首批产业人才。在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0.8um晶粒度金属陶瓷等材料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打破日韩20年来成分专利封锁。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金属陶瓷相关专利3项。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12项。承担或主研2项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新材料产品为公司新增产值及销售收入 7.5 亿元。
37、麦吉昌
职称/职务:副总经理
所属企业: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致力于低品位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钒钛冶炼等项目攻关。负责的“大烟道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技术”项目,列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备选库。负责的高配比钒钛富氧烧结研究应用,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川钢高钒钛烧结理念,实现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获授权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评价)2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参与1项国家标准的制修。
38、刘 斌
职称/职务:副总/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致密油气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研究。在压裂理论、压裂工艺及压裂材料开发上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效。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发明专利4项。承担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荣获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次。页岩油气藏的极限限流变粘分流工艺,推动了深层页岩气的开发;深层页岩气压裂工艺技术实现了川南深层页岩气有效开发;常压致密气裂缝高效铺置技术实现“降规模不降产量”的压裂目标,大幅提效降费。
39、温序铭
职称/职务:技术副总裁
所属企业: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多年来主持或参与了CCTV、SMG、BTV、SZMG等为典型代表的国内大型内容云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在媒体内容管理、云原生架构、人工智能、系统架构和视频大数据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通过优质应用和运营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新媒体发展。新一代电视制播产品多次获得行业国际大奖。承接了科技部、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等重点研发项目,编撰了“智能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的国家团体标准已经正式发布。
40、杨 陈
职称/职务:副总裁
所属企业: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是国家智慧旅游建设和涉旅数据相关标准主要执笔者。坚持智慧文旅“创新”战略核心和技术“微创新”,使中科大旗成为国内“智慧文旅”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参与文化和旅游部等智慧旅游项目研发和诸多知名景区的信息化建设。主导研发的8项产品均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完成“慧政云”、“浩景云”、“文创云”三朵云产品体系。获软件著作权 78件,申请发明专利32项。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等。
41、王 巍
职称/职务:总经理
所属企业:成都唯创华盛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非合作超高性能无线特种接收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低截获概率信号处理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特殊目标信息深度挖掘和细微特征提取技术。研制了三大类主营产品: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基于大规模GPU并行计算的小型化接收机和4G/5G移动通信安全产品,使公司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公司已经被认定为成都市瞪羚企业。获得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021年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42、徐万春
职称/职务: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专注全球各军队的防红外线迷彩印花面料产品研发,专业技术精湛,掌握核心技术,开发出不同国家军队(二十多个)防红外线迷彩的工艺设计、仿样、生产控制、不同织物面料产品,创建了化验室分/还仿样操作标准。是四川省两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一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和研发的多种产品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3、代德志
职称/职务:科室主任/副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在防雷行业踏实工作超过20年,是公司石墨间隙电源SPD产品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多次完成一系列新产业项目论证测试,技术突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带领团队不断进行产品升级迭代,开发的数十个新产品,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2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9项。在ICLP 世界防雷大会等机构发表论文4 篇。《军事及重工车辆防雷接地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44、张爱民
职称/职务:总经理
所属企业: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研究环境保护产业技术领域,高度重视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平台建设。率领团队开展了工业污水及市政污水处理、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节能供水等多项工作,运行效果良好。2021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2亿,利润总额1500万元,成为成都地区成长较快的环保技术企业。主持城乡水环境高效低耗综合治理服务示范项目、原位富集硝化菌耦合污泥水解脱氮除磷技术等课题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项。
45、周春勇
职称/职务:研究所所长
所属企业: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主持及参与项目20余项,其中负责的重大项目4项,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1亿元左右。如LR-952包膜工艺优化,水解垢回收利用、外排水降F工艺研究、硫酸铝制备工艺优化、回收酸解渣中不溶钛等,不仅创造了高额的经济效益,优化了钛白粉企业生产结构,降低了钛白粉生产总体能耗,还推动了我国钛白粉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变。2020年总计完成技术服务14次。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46、李明宏
职称/职务:副总/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汉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技术研发、管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工作,先后组织攻关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包括光伏并网发电在内的电气成套及控制设备、热室机械手、光导照明设备、新型节能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参与多项重大工程的项目实施。获得国家专利35件,参编四川省地方标准1份,发表论文3篇,科研报告5篇,获德阳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及地区,为公司技术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7、谢 非
职称/职务: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长期研究渗滤液处理、生物质废物处理、固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整体解决方案,拥有核心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团队已获授权专利近60件。公司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上百个优秀项目,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展流域治理、垃圾综合处理PPP合作。公司每年处理渗滤液569万吨、消减COD10万吨,生物质固废66万吨,工业固废88万吨,油泥52万吨,创造能源天然气1.9亿立方。在不断钻研各项技术的同时参编制定——车用生物天然气标准,已正式发布。
48、莫舸舸
职称/职务: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所属企业: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致力于无线电频谱管理领域技术的研究,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和较强的技术攻关能力,在业内率先提出全系统解决方案发展思路。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发了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软件和超短波监测管控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平台级互联互通,支撑了我国无线电监测管理新业务模式的转变,进而促进了我国无线电监测管理的进步。多项殊荣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