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成都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起草专家宋洋洋:“十四五”成都将构建“极核辐射、一圈环构、两翼齐飞”的全市文创发展新格局

2022-02-16 17:00:23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 毛春燕)2月16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就《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对外进行了发布。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起草专家宋洋洋就该规划进行了解读。

宋洋洋

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实现文创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请谈谈您对成都市文创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

宋洋洋:近年来,成都市围绕世界文创名城建设,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实现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633.6亿元增至2021年的2073.84亿元,在成都市重要经济指标中排名前列,迈入中国文化创意城市第一方阵。从增长逻辑上看,具体呈现出顶层发力、集群发展、城市更新、品牌支撑等特征。

一是紧扣国家重大使命任务。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密集部署,党中央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为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是形成集群发展增长逻辑。从产业集群层面,围绕传媒影视、创意设计、音乐艺术、信息服务等核心领域,成都市构建了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从空间集群层面,形成了“双核两带三片”全域文创发展新格局。

三是推动文创赋能城市更新。以文创赋能城市更新、以空间美学提升城市魅力,成为成都市文创产业的显著性特色。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4家,238条文创街区、2301个文创空间。2021年,春熙路大慈坊街区、成都音乐坊、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分别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为全国城市焕新的典范。

四是促进现象级文化IP形成。依托天府文化资源,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十万个冷笑话》等一批现象级文创IP,孵化出舞剧《努力餐》、电影《家园》、川剧《烈火中永生》等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了《天府之歌》系列作品、《伎乐•24》、“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一批优秀原创音乐作品和品牌,《银河帝国》《万国崛起》等一批数字文创产品出海屡创佳绩。

八大发展重点“3318”总体发展思路,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记者:请您对《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进行解读。

宋洋洋:《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是全国首部围绕文创产业与城市发展双轨融合的专项顶层设计,创新、引领是主基调,融合、发展是主旋律,务实、可行是主路径。具体看:

发展目标:3000亿新台阶与“名城”新解构

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产业是核心。《规划》测算提出,到2025年,创新驱动、优势突出、代表先进文化生产力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产业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达3100-34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2%。同时,“世界文创名城”的目标构成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指标维度,更加全面多元,既包括文创产业规模与结构的升级,又包括名企、名园、名人、名品、名展、名馆、名店等主体和品牌,还覆盖部分文创新场景、新空间,以立体、复合的预期指标描绘了世界文创名城发展的未来画卷。

发展思路:“3318”整体定位与任务设计

《规划》按照三大战略定位,三个主攻方向,一个生态体系,八大发展重点“3318”总体发展思路,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三大战略定位:一是需求侧建设彰显天府文化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将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具化为高品质生活体验,全面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二是区域侧建设区域协作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功能,聚焦做强全省发展“主干”功能,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文创协同发展;三是供给侧建设辐射全球的世界文化创意中心,推动天府文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表达,建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典范工程,建设一批世界水平城市文化地标,造就一批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机构、品牌和产品。

三个主攻方向:一是强化数字文创引领。深入推进文创产业数字化战略,运用数字科技重塑文创产业链条,围绕“补链、强链、扩链”,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推广应用”全过程文创生态链,推动文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二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发展思路,推动文创产业与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提档升级、品质优化提升、消费有效释放。三是深化产城融合驱动。坚持“着眼于人、着手于产、落脚于城”发展思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的产城空间布局,推进“文创+”赋能城市焕新,打造一批与城市建设精准匹配、与城市功能有机兼容的空间载体,实现“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

一个生态体系:成都市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生态体系以文创产业链、版权价值链和科技创新链“三链”融合为核心层,新型研发机构、版权交易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展示交易平台承担成果、技术转化的职能,人才、金融、科技、财税、土地等要素支撑文创名城建设,文创升级、跨界融合、城市更新、对外交流等是文创名城建设的重点应用场景。

八大发展重点:顺应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和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传统文创业态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动漫游戏、会展广告、现代文博、文化装备八大重点领域,打造高附加值、强原创性、成长性好的“高精尖”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增强成都文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极核辐射、一圈环构、两翼齐飞”的全市文创发展新格局

记者:成都市文创产业未来发展的格局如何?

宋洋洋:《规划》依据世界文创名城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文化名城战略部署中的使命担当,构建“极核辐射、一圈环构、两翼齐飞”的全市文创发展新格局。

增长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提升中国(成都)网络视听基地的服务能级和集聚效应,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和策源地。四川天府新区依托成都科学城、天府数字文创城,以视频、音频为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围绕产业平台、内容、技术、场景全要素,建设中国视听谷。成都高新区依托新经济活力区,聚焦发展影视动 漫、数字音乐、数字传媒、电竞游戏等数字文创细分领域,加快构建内容引领、技术驱动、平台支撑的数字文创产业新格局。

动力核: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依托五城区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楼宇经济和街区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休闲等综合性、多元化、高品质服务功能,推动形成文化展示、创意创新、休闲餐饮、购物体验、复合办公五大要素高度集聚的中央活动区(CAZ)。

协作圈: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结合各区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做强特色文创产业。

龙门山文创生活示范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从生产导向转向人本导向,大力发展“文创+林盘”“文创+农业”“文创+商贸”“文创+旅游”“文创+世界遗产”等新业态。

龙泉山—沱江先进文创智造区: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金堂县。立足成渝相向发展,激发龙泉山东侧和沱江沿线区域文创活力,大力发展“文创+先进制造”“文创+体育赛事”等新业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