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分享会现场文友济济
雨水节气“读叶”,蜀地万物“生辉”。2月19日,张忠辉《树下读叶集》文友分享会在四川经济日报社举行,原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海林,省委原副秘书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黄启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原省有色金属行办副主任李朝柱,省作协名誉副主席、创研室主任马平,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执行会长张人士、常务会长徐建成、副会长周闻道、岳定海等出席分享会,共品一个个“读叶”的精彩美文。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主持。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发言
周海琦表示,张忠辉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一名退休干部,他在工作期间的每个阶段都非常出色,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临近退休的他仍在拼命工作,干好每一分钟。如今,他走上文学道路,最新出版的《树下读叶集》朴实、真诚、充满正能量,“人如其文,文若其人”。
原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海林
王海林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友分享会,张忠辉的《树下读叶集》不仅引起他深深的共鸣,还让他看到这本作品的文学高度。他说,这本书“小题大做”,题材小切口,文字短小精干,每一个浅显的故事背后都阐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而且,通过写老师、妻子、朋友等全方位表达了亲情等正能量。最难能可贵的是,张忠辉的作品中《两台机器的百年对白》等文章,以不同于其他作家的视觉,写出了一个工业人的特殊表达,这是很好的科普文字,希望今后继续在这方面发力。
黄启国则现场拿出了一篇自己写下的《树下读叶集》的读后感——《理工男的文学杰作》。他说,看过张忠辉的这本书,即刻让他产生一种特别的感动。其文章选材广泛,顺手拈来,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个从官场走到民间,从科学走到文学的谦谦君子,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理工男搞文学不套路出牌,有文理兼容的特点。这可能是他和一般文科毕业的作家不相同的地方。激动之余,他还吟诵和展示了专门给张忠辉写的对联和诗作。
黄启国现场献字
李朝柱表示,他认识的张忠辉做什么都下足功夫。他说,自己是《树下读叶集》成稿后的第一批读者,从这本书的40多篇文章中来看,张忠辉是一个“文理兼修”的人。其中,最后一个章节将文学与工业有机结合,3篇文章写活了6个化学元素,着实不易。
“书名是《树下读叶集》,署名是‘二莽子’,但看内容,完全不是一个二莽子(四川话指脑子不好使的人)写的。”马平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接过话茬。他说,《树下读叶集》的“读叶”很有意思,叶子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还可能是一片大地,所以读叶读的是大地,读的是生活,读的是人生,读的是经验。他希望通过这次分享,来发掘、帮助像张忠辉这样长期追逐文艺梦想的业余作家。
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
“他永远盯住嘉陵江边洗过澡的河,盯住家门口他出发的那棵树,一点一点往深里究,一步一步往宽处走。”作为《树下读叶集》的序言作者,李银昭则表示,他非常认同大家对张忠辉“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说法。他说,张忠辉做人做事都非常朴实,写出的文字不比很多大作家劲道,但非常精准和质朴,像修房子一样,一砖一瓦慢慢夯实地基,没有技巧的玩弄的和结构的拼凑。
与此同时,在现场张人士、徐建成、袁瑞珍、金科、周闻道、庞惊涛等数十位知名作家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言。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
最后,在总结发言中蒋蓝说道,张忠辉的《树下读叶集》中不仅体现出一个作者写作的真心,更体现出“文科理科”的鲜明碰撞,难能可贵。他表示,若张忠辉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用更多的方言和风俗,将本书中提及的一些名物更系统性地表达,会更有文学和史料价值。
张忠辉发表感言
“此时此刻,我只有两个字、一个词:感谢!”在尽听所有领导、文友的分享后,张忠辉非常感动。他表示:“如果生命有N个一辈子,我将拿一辈子学习,拿一辈子干事业,再拿一辈子来写作。遗憾生命只有一次,今天之前,我用一年零两个月的退休时光写下了《树下读叶集》这本小册子,未来我再拿十年写出大家更满意的作品。”
分享会结束,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 鲍安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