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岳池县苟角镇的现代农业园区,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竞相开放的油菜花、繁忙的工厂化育苗区……切实感受到了岳池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新成效。
机械助力
稳粮增收有保障
一朵朵金黄色的油菜花簇成一团,汇聚成油菜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正驻足自拍……这是当天上午,岳池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油菜花基地的美好景象。
“园区一期建设面积1.2万亩,涉及苟角镇5个行政村、4747户农户,规划建成‘一园三片五中心’,即一个现代粮油产业园、三个示范片、五大中心。”岳池县苟角镇党委书记邓南新介绍说,2021年,园区实现总产值2.3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正全力争创五星级农业园区。
为方便产品及物资运输,园区还专门修建了“稻香路”,道路一边连接省道203岳池方向高速路口,一边连接广安区悦来高速路口极大地方便了产品运输。
在工厂化育苗区,大棚内整齐摆放着基质秧苗盘,不少水稻已悄悄“探出头”。“一个大棚里育苗1万盘,能栽种500亩稻田。”据园区生产部副部长杨双林介绍,大棚内主要采用基质育苗,包括营养配土、穴盘育苗等方式,营养配土保证了发芽、生长,穴盘育苗利于机器制秧,具有成本低、虫害少、周期短、无污染、高效率的特点。
“今年将首次采用水稻机插秧。”杨双林表示,相较于人工插秧,速度更快更稳定。
离工厂化育苗区不远的大梨树村,技术员王世林正和其他工作人员试验全自动覆膜机。“以往村民都采用人工覆膜,耗时又耗力。”王世林说,全自动覆膜机一人即可操作,既保证了覆膜效果,也解放了人力。
“先覆膜,再栽种玉米。”王世林说,目前已用肥团育苗和营养基质育苗了100亩玉米苗,这些玉米苗将保证近5000亩的玉米栽种面积。
之所以先覆膜,王世林解释道,“覆膜能保证土中的肥料、营养物质不流失,同时还能解决杂草的生长。”
“大家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一副热火的生产场景,就是我们‘大闹春耕’的一个缩影。”邓南新说道,目前,全镇正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有序开展大春生产,实现满栽满插、应种尽种。
文化润人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翰墨薪传蘭桂颖秀抟异彩,棣华晴好农桑闲怡换新天。”来到春晖居,未入大门,一幅木质烫金对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跟随邓南新的步伐走进屋内,随处可见整间屋子按照三合院的形式建设,正对大门的房间则为正堂,左右两边房屋供家人居住所用,两边露天院坝可供茶饮、休闲等。
随处可见书法作品,是春晖居的特色之一。走进二楼“文化小讲堂”,几位村上的书法家正挥毫泼墨,即兴创作。“除了干农活,我的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书法上。”村民曾惠尧是其中一位,他素来热爱书法,以前一有时间就在自己家里练,现在他时常来此,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
据邓南新介绍,春晖居作为苟角镇重要文化阵地,以贯彻“文化润人”为理念、优化乡风文明建设“软环境”为目标,定期举办“文化小讲堂”,以此营造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发挥文化铸魂化人的作用,让书法文化建设成为引导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20多天就完成了大部分主体建设。”在传统老院落改造项目点,主体改造已初具模型,邓南新介绍道,规划将其改造为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馆,并对周围10栋民舍进行统一的建筑风貌改造,最终形成占地范围约29亩的传统院落。
“我们还按照传统川东民居风格,以传统院落改造为核心辐射打造周边550亩面积,将原酒坊、蓄水塔等改造成文化院子和览景塔,建设入口形象、多功能停车场、晒场院坝等重要节点景观。”邓南新说,建成后将串联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地域景观特色,打造核心文化展示区,推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同时,按照“企业+农民”“农民合作社+农民”或“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的模式,由企业以股份合作、租赁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满足本地群众生活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营活动。
(贺樊丽 四川经济网记者 何金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