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德阳罗江:创新“四个村居”治理模式 绘就幸福美好生活新画卷

春风和煦三月天,漫山碧桃花正艳。3月21日上午,在德阳市罗江区万佛村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天台山农文旅产业园,人头攒动,热门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正在召开,万佛村党委书记兼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金利琼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述职后,大会现场向村民发放“分红”……据悉,连日来,罗江其他一些乡村也相继召开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集中为村民现场“分红”。

近年来,罗江区围绕基层治理,开展“减负、增效、规范、赋能”行动,探索创新“四个村居”治理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机制、能力建设,让村(社区)回归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本质,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减负村级事务建设“务实村居”,让基层组织找准定位回归本位

“自从区上推行基层减负,现在我们在办公室填报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样就更有时间去解决村民的问题了。”近日,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宣传“阳光1号桔柚”技改政策的周华,笑着说,“减负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办好村上的事。”周华是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党委书记,他提到的基层减负,是罗江区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中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切实推动基层减负增效,罗江区建立了事项准入制度,明确涉及村(社区)的13项依法自治事项、57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和10项负面事项,厘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上级政府权责边界,杜绝层层转嫁责任。编制“开具证明事项清单”和“不需出具证明事项清单”,首批公布4类可证明事项和53类不应开具证明事项,解决群众办事资料多、跑路多问题,松绑“万能村务”。

同时,罗江还成立基层治理促进中心,探索建立“一表三审”制,对区直部门自拟下发需村(社区)上报反馈的表格开展前置审核,解决基层经常、反复、过急、多头报表等问题。全面清理签订责任书和“一票否决”事项,降低留痕事项考核比重。最后,通过减少向村(社区)发文数量、降低会议频次,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集中清理微信和QQ工作群,并取消村级报刊订阅任务,只保留“一报两刊”,部门类、行业类刊物由相关单位订阅后向村(社区)赠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增效公共服务建设“善治村居”,让基层群众自治众享生活便利

近日,趁着鄢家岭不逢场,大部分村民都在家中,鄢家镇星光村六组代办员刘绍美开始挨家挨户收集需要向上反映的问题以及需要协助办理的事务,忙得不亦乐乎。

在星光村像刘绍美一样的代办员有40多个,除了调解日常纠纷、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外,代办员还会帮助老人缴纳电费、社保、医保等。2021年,鄢家镇星光村的代办员们共收集村民需要协助办理事项132件,已解决131件。

近年来,罗江区结合第二批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省级试点,建成区、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办事圈”,下放便民服务事项镇级108项、村级51项,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民生事务均可实现村(社区)干部“代办”。同时,罗江区创新“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每5-15户按宗族、院落等结成单元,联名推荐1名“议事代表”,通过“定向收集、定向议事、定向反馈”解决村务管理、邻里相处等难题,“有事找代表,不往镇村跑”在群众中口口相传。

罗江还依托村级活动阵地,与农商银行、供电公司、快递企业等共建综合服务点,因地制宜实施“改、扩、建”等改造维修工程,完善便民服务基础设施,集成便捷金融服务、水电气缴费、收发快递等功能,延伸便民惠民服务触角,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生活。

规范小微权力建设“清廉村居”,让基层风气清朗向上持续向好

3月17日,由多方协同共建农村“三资”监管机制的签约仪式在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举行。签约后,各方将联合对现有的罗江村级“三资”监管平台进行提档升级,罗江区的62个村、31个社区的资产、资源、资金信息将全部录入平台,在“村财镇管区审”的基础上,打通数据端口,群众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所在村(社区)“三资”动向,让“三资”管理更阳光、更透明。

据了解,2020年,罗江区纪委监委牵头对村级“三资”管理平台进行提档升级,按照“村社申请—乡镇初审—区级复审—银行转账支付—及时公开结果”模式运作,提级监督村级“三资”,“村财镇管”变为“村财区审”,既保障了资金安全,也保护了干部“安全”,彻底将之前的“事后监督”变为现在的“事前监督”。同时,在可视化监管上,开通“公开公示”和“公开查询”两类功能,群众通过实名登录,既可实时查询自己所属村、组的资产资源、债权债务,也可查看村(社区)每一笔收入、支出、用途等信息,让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参与到村(社区)的监督中。同步,罗江区聚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资金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建立了60条“小微权力清单”,配套绘制村(社区)便民服务、公共权力、村级事务3张“微权力”运行图,明晰权力、流程、责任,实现群众“看图办事”、干部“照单操作”。2021年,纠正低保申请、合同签订等方面不合规事件20余件,同比下降约40%。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基层政治生态更健康。

罗江区还将清廉元素积极融入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村(居)民院落建设中,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好风传家”等活动,广泛分享优良家风家训,建成“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并引导民间艺人、学校师生参与清廉村居建设,创作剪纸、年画等廉洁主题作品600余件。

赋能担当作为建设“有为村居”,让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去年我们整理流转土地,投资企业分红,经营民宿村、贵妃枣采摘园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人人都有红包拿。”万佛村党委书记金利琼如是说。

据悉,今年2月以来,罗江区先后有1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对2021年度收益进行了分配。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和《罗江区激励发展壮大村集体指导意见(试行)》规定,除按程序和比例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集体成员分红外,11名依法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村书记,成为德阳市首批拿到“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村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队伍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形成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同时,罗江区还成立了城乡基层治理学院,定期开展“强基提能”培训,对政治过硬、成绩突出的村干部,在选任乡镇政府副职、评先推优时优先考虑。

针对“小马拉大车”问题,罗江区因地制宜调整“超大党支部”和村(社区)常职干部职数,共计调整村(社区)党委23个、党总支44个、产业链二级党支部89个。同步实施“引凤还巢”行动,每年面向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公开遴选,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在职村干部中,优秀返乡农民工、有发展产业和外出经商经验人员的占比达52.8%。

(梁静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