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提高“颜值”、完善“功能”……成都今年将完成601个老旧院落改造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文/图)4月8日,记者从成都住建局了解到,成都市今年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推进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将完成老旧院落改造601个、涉及居民7.2万户。

五福苑整体改造后

五福苑整体改造前

高龄小区变“最佳”

成都市住建局更新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是以小区本身和小区居民为出发点,深度挖掘小区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居民社会网络结构、市井文化和空间神韵的同时,将过去那些陈旧的、不便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换和整改。

去年,成都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小区,最终评选出了8个获奖小区,包括3个“成都市最佳小区改造奖”,5个“最佳老旧小区改造单项奖”。

以获得最佳小区改造奖的锦江区马家沟1号五福苑小区为例。这一小区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现有居民约149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到了近20%。改造以前小区水管老化、屋顶渗水、墙面脱落等问题严重。碰到恶劣天气时还会出现内涝,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的“三难”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

纳入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后,五福苑对雨季内涝、外墙漏水、停车困难等13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此后,不仅五福苑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提升,雨污管网、燃气管网、安防设施、停车位等都改造一新。改造过程中,原本的1个破旧停车棚,被改造成了5个共享空间: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乐福堂和聚福堂,分别对应党员活动室、老年助餐室、儿童活动室、老年舞蹈室、天府名茶园等,真正凸显了小区名字五福苑的传统和内涵。

五福苑改造后大门

五福苑改造前大门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群众做主

位于双水碾街道花径路社区花径路76号的金桂园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改造,群众自己做主的例子。

改造前,双水碾街道于2020年开展该小区民意摸底调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居民改造意愿及改造需求,小区居民签署《老旧小区改造同意书》率达到100%,于2020年11月实施改造。改造后,小区增设了监控设备、进行了绿化建设、新增健身器材、打造了小区花园……但更值得一提的是焕然一新的过程。

改造过程中,街道社区组织金桂园小区居民召开了多次居民坝坝会。比如老旧小区居民老龄化严重、低保户居多,且群众对改造工作理解不足,归集维修资金一直是工作难点。对此,街道及社区就通过坝坝会形式广泛征集小区居民意见,会上议定以小区年底分红的自有收益来补足困难人员需缴纳维修资金部分,也就是物业管理费结余、外来车辆停车费收益等。

除了表达意见建议,当然也要参与监管。金桂园的小区居民们还在施工现场成立“红色嬢嬢团”,监管施工质量。

小区改造后实现垃圾分类

小区改造前垃圾乱堆

今年将完成老旧院落改造601个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13个、惠及居民3.4万户,治理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等病害点位465个,加装电梯1200台,并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停车等改造提升,打造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方便的幸福家园。

今年,成都提出2022年将完成老旧院落改造601个、涉及居民7.2万户。那么,怎么改?

“不仅数量更多,在功能品质上也会进一步提升”,据成都市住建局更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将把燃气、供电、排水(雨污分流)、消防等全面排查整治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排查整治燃气、内涝、房屋结构等风险隐患,力争2022年底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还会完善小区内“一老一小”、电梯、停车等功能配套,加快增设充电桩,统筹推进院落改造、片区资源整合和资产赋能,同步提升养老、托育、医养等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社区及院落运营可持续。

“我们还会在每个区(市)县打造1个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该负责人表示,将强化示范项目引领,积极发挥标杆和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各区(市)县已陆续公布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及计划。

例如,成华区2022将重点实施3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水碾河老旧小区连片改造、电子科大东院老旧小区连片改造、中环路宏苑欣苑锦苑民苑连片改造。

龙泉驿区计划改造17个老旧小区,包括龙泉街道的文明东街61号院、长柏路256号院等,十陵街道的灵龙路168号院等,同安街道的圣景苑等,以及西河街道的北街42号院,洛带镇的玉带街75号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