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土陶不“土” 隆昌土陶“陶声”依旧

2022-04-30 10:29:02 信息来源: 编辑:唐千惠


(拍摄剪辑:林巧 李弘)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一抔泥土,遇到水与火,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隆昌土陶制作已有600多年历史。

抟土为器、把泥为形、浴火重生,在隆昌市圣灯镇梨园村,传统纯手工土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如今,传承人丁敬民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丁敬民制作泡菜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梨园村十一组的土陶制作工坊,看到丁敬民正忙着制作传统泡菜坛,车盘飞速旋转,黏土在手指间“舞蹈”,一个造型雅致的土陶制品便初具雏形。

接下来,阴干,上釉,晾干,把手工制作成形的陶制品放入烧陶窑。土陶的烧制过程中的火候控制可是门技术活,全靠多年累积下来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眼睛观看窑室的温度来把控,经过十天十夜传统的煤炭烧制后,原本平平无奇的陶制品浴火重生,变幻出丰富的色彩。

景观陶成品

丁敬民告诉记者,制作土陶的土很有讲究,要纯净的土陶矿泥,不能掺有任何杂泥。独特的陶土发酵和烧制技术,使烧制出来的陶罐形成均匀的微细小孔,具有透气性,像人的皮肤一样,既能透气、吸收养分,又不渗漏。坛里泡菜“呼吸”自在,味道自然巴适。

丁敬民制作的土陶产品远近闻名,不但有漂亮的外形,更有返璞归真的神韵。而他与土陶的不解情缘要从他还是一个小少年说起,12岁的他在父亲的带领下,找到土陶师傅杨升付,看到泥巴在师傅的手下变成美观又实用的土陶,一颗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门手艺学好。

依山而建的烧窑室

随着时间推移,丁敬民成了师傅的得意弟子。师傅不仅教他制陶,还将如何建窑、烧窑等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

“使劲揉,使劲搓,泥坨里面无风波。手要稳,脚要平,手脚配合的灵魂……”今年48岁的丁敬民,想起初学半月连泥都扶不正时,师傅耐心教给自己的顺口溜,充满感动。

2009年,丁敬民转下师公杨显荣的土陶厂,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将原有小窑室改建成能烧制顿缸、千斤缸的大窑室,窑依山而建,远看如巨龙盘踞山里。

打造中的研学体验馆的一角

“慢工出细活,做土陶时间久了,对陶越发有感情。”丁敬民36年如一日,潜心学习钻研实践,如今,由他一手创办的利民土陶加工点,产品也从传统的民用菜坛、酒罐、米缸、水缸,升级为特色景观陶、高端茶杯茶具摆件。

丁敬民继承和发展着纯手工土陶技艺,毫无保留地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村里村外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李德坤、彭启贵等6名村民加入到土陶行业,让原本“土味十足”的陶器摇身一变,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红”产品。

丁敬民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有爱好者来到这里学习土陶制作技艺,我都愿意将这门手艺传给他们,不想让手艺流失了。”

未来的利民土陶加工点将提档升级,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制作纯手工打造的精品,研发出更多、更能适应现代人需要的土陶制品,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生,土陶不再“土”。同时打造土陶研学体验基地,开展公益教学,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文化之美,有力推动土陶文化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