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 李弘)隆昌旅游怎么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这篇文章怎么做?4月29日-30日,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发展带腹心节点城市的隆昌市,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举办2022年四川(隆昌)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专题会议。
此次会议采取“专题会+实地考察”方式,专家学者为隆昌农文旅融合发展把脉问诊,加快构建具有隆昌特色的文旅融合产业体系。与会者通过实地考察,多维度感受隆昌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及浓厚的文旅发展氛围。
高峰对话
抢抓机遇 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山清水秀、稻渔飘香的巴蜀美丽宜居乡村正在加快建设。
三合村毗邻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厚植油茶乡土文化、玻陶文化,“农业+文化+旅游”打出一套产业组合拳,紧盯成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机遇,实施“田里稻渔、土里粮果、山上油茶”的立体种养循环带建设,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隆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任伟介绍,隆昌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树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构建起“立体史书”石牌坊—“川南明珠”古宇湖—“石化圣地”圣灯山文旅片区“一心”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川省委政研室研究员、处长谢圣赞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一廊一带,给处于川渝桥头堡的隆昌带来农文旅发展的战略机遇。
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向宝云表示,随着天府旅游名县的创建,明天的隆昌一定会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颗耀眼的“明珠”。
现场参观
谱写新篇章 提升农文旅发展能级
在碧檀陶瓷制作基地,一块块陶泥,经过制坯、修坯、上釉、烧制,逐渐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依托当地丰收的土陶资源,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千年土陶技艺,用一颗匠心,让土陶制品吐露泥土芬芳,助力乡村振兴。
隆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成刚介绍,隆昌推进特色乡土产品向文旅商品转变,开发精品旅游商品20余种,周兴夏布、石燕土陶、康发藤编等10余项特色乡土产品多次参展省级、内江市文旅推介会。
李成刚介绍,近年来隆昌市坚持农业为基,发展稻渔、柑桔、木本油料近30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建成全国稻虾产业强镇1个、省级稻渔主题公园2个、稻渔新村80个。同时深化产业融合,提升农文旅发展能级,建成印坝渔村、花漫水乡2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创建万花谷等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3个。
“乡村旅游要以乡土文化做支撑。”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协会会长秦福荣表示,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不能“千村一面”,要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隆昌市深挖沱灌文化、青石文化、牌坊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南关石牌坊古镇获评首批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石牌坊群旅游区命名为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327车间”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多年来云顶场都保留着‘夜晚交易、天明人散’的习俗,这不正好说明隆昌就是夜经济的发祥地吗?古宇湖每年都来迎来数万只候鸟在此过冬,这说明隆昌是一个鸟儿翅膀选择的城市”四川省社科院田园牧歌研究院长、国内知名文旅专家卢加强的看法让大家耳目一新。
卢加强表示,希望隆昌创新发展,实现从古牌坊、古宇湖、古寨堡“三古之旅”到农文旅融合田园牧歌的大裂变。
任伟表示,隆昌将主动抢抓机遇,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及连通隆昌、荣昌两地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隆昌加快建设成为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及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