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来德阳!感受19公里滨水绿道慢生活

2022-05-13 14:02:58 信息来源: 编辑:易陟

随着德阳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建设,未来的德阳不仅有高品质城市环境和营商环境,还有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慢生活”将开启德阳人民全新的生活体验。


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

散步逛街、走路上学、骑车上班……慢行,一直是德阳人喜爱的生活方式,而慢行交通系统的贯通和提升,也是市民一直以来的关注重点。目前,德阳慢行交通体系还存在步道不连续、城市与河道界面不连贯、通行能力较弱等问题。记者获悉,此次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明确将打造一条贯通旌湖两岸的绿道,推动步行道、骑行道、车行道成带成网,构建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

方便骑游 打造连续的滨水绿道

此次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将打造总长度为19公里、宽度为5米的连续性滨水绿道。为了让绿道全线串联起来,将在凯江路大桥至岷江路大桥西岸搭建跨水栈道,在凯江路大桥、岷江路大桥、珠江路大桥、嘉陵江路大桥增设人行桥,使南北绿道链接,形成无障碍连续的滨水绿道。

中建西南院设计负责人陈宏宇介绍,“还将参照成都经验对人行道和盲道进行改造, 让人行道和盲道全线贯通。“比如,因为美丰门口的机动车道路将拓宽,将人行道并入跨水栈道,继而实现解决此处人行道不连贯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绿道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仿花岗石海绵砖等材质。“我们在项目打造过程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的材质都具有透水功能,能让区域内实现更科学的雨洪收集和利用。” 陈宏宇介绍。

将旌湖两岸的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这是德阳市民的期待。正在河边慢行的市民李大爷说,期盼看到改造后的绿道,让旌湖成为家门口的“最美公园”。


打造街区一体的公共空间

两岸滨水空间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和休闲场所,是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打通滨水空间和城市的连接,路径就是打造街区一体的公共空间。”陈宏宇介绍。

在此次建设中,将在青衣江西岸、石刻公园、亭江街路口、天悦湾、南公园,新增生态水湾、石刻远翠、旌湖客厅、城市阳台、凌虚揽月5处城市地标,在两岸不同节点打造乐活绿廊、文化体验、滨水长廊、城市记忆、生活创想、活力生态6大主题区段,建设生态体验、文化感知、儿童活动、康养健身、邻里交往、集庆活动和消费场景、运动场8大特色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享受美好生活的空间场景。

“以后在滨水岸线,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的新老建筑以及绿化设施,更可以看到漫步、慢跑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陈宏宇说道。

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

7座人行天桥打通“毛细血管”

“人行天桥修起后,河边散步不用再横穿马路,方便且安全多了。”陈宏宇解释,在道路交叉口、过街难的路段修建人行天桥,相当于打通慢行体系的“任督二脉”,形成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有机融合的慢行交通系统。

此次建设中,将在凯江路大桥、岷江路大桥、珠江路大桥、嘉陵江路大桥增设7座人行桥,建成后与绿道连贯。

为让市民拥有更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此次建设规划了一套慢行交通系统,包括19公里的旌湖绿道,具备骑行、观光车、步行等功能。此外,绿化带也经过精心设计,增添了慢行系统的景观性。

“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构建,是对绿色交通出行的极大推动,也是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市住建局重点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刘晓东说,“安全、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可以使得居民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主导,让大家真正实现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品味城市。”


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

“路近步行,路远骑车。”家住电信广场的王女士是一位骑行爱好者,曾骑行到青海湖。“从家到单位不远,我喜欢骑车上下班,不过因为德阳的慢行系统不完善,有些路段我只能骑到铺着地砖的人行道上去,既不安全,也失去了骑行的乐趣。”听说此次改造将一条环绕旌湖的自行车专用道的消息后,她很高兴,“骑车很环保,完善专用车道肯定会有更多人加入骑车一族,城市交通拥堵一定能得到缓解。”


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

(邱洁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