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兜牢民生底线 为农民工就业送上有“温度”的政策

——简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

2022-05-16 13:33:26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在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交汇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一头连着农村改革、农业发展,一头连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

去年,简阳市组织600余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1.7万个岗位,网络招聘、送岗下乡,不断搭建平台,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70个返乡创业项目,57.5万一次性创业补贴、760万创业担保贷款落实到位;一次次座谈、推荐,一个个政策兑现,夏季享清凉、春节有温暖、返岗护行程、务工能安居、子女有学上、闲暇有耍处、不为“欠薪”愁……

近年来,简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创新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用有“温度”的政策绘织出一幅幸福的“民生图景”。

召开乡情恳谈会

促就业

引农民工兴起返乡创业热潮

在简阳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内,有一个科技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网易联合创新中心。从2020年1月正式运营到现在,已为简阳市招引企业94家,创业带动就业400余人。

中心负责人陈占华,是地地道道的简阳人,以农民工身份走出简阳,又以创业者身份回馈家乡。“20岁的时候到杭州务工,有幸赶上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崛起的时代。20年奋斗在外,纵然飞得再高,游子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牵绊的地方叫故乡。”陈占华的“雁归来”还要从一次“老乡会”说起。

2019年5月,简阳市人社局在杭州举行了“情系家乡 共谋发展”乡情恳谈会。在这次会上,陈占华了解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很受振奋。当他得知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简阳缺少“创新创业”平台时,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成就事业。

“四川出台了许多关于企业、人才、技术等招商引资政策,返乡创业正当时。”陈占华说,像他一样的创业者,不再观望,研究着简阳市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寻找新“蓝海”。未来5年,他要将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名片、全国数字经济及新电商平台的标杆和创新高地。

除了陈占华这样的企业家,更多的农民工以“个体户”的形式,借助简阳市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从产业工人逐渐转变成新兴创业主体,在简阳的新农村、新城市中,发挥创新活力。

孙安全是简阳市青龙镇芳草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30岁出头的他,已经拥有百亩的水果基地和规模达6000余只的养鸡厂。

“早年外出务工,北上南下,什么活都干。”孙安全说,之所以返乡创业,也是看到新的机遇,他所在的村子修起了最好的乡村公路,直通高速;村子里水果产业近两年来蓬勃发展,市场不愁;在简阳市人社局的引导下,他能够及时获取市场最新的农产品需求信息,并能够得到高校研究院所的种植技术支持和市场前沿开发中的利好消息。

“在家乡能挣钱,为什么要出去漂呢?”顺着孙安全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片20余亩的桃园,整齐修剪枝丫的树苗,孕育的满是希望。孙安全说,这片桃园一旦到了丰产期,年均利润每亩万元以上,并且产量一年比一年更多。

“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已成常态,以后还将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创新品牌,要把真正的种植技术和创新技术都教给当地的村民,让大家共同富裕。”孙安全笑着说,比他干得更好的大有人在,现在简阳几乎每一个新农村里,都会有几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业的资金不用发愁,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业的项目不用发愁,“一村一特色”,各色各样的项目在等着去发掘。

这些年,简阳加强回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已颇有成效。赴广州、杭州、上海、海南、拉萨等地开展15场“风筝行动”,设立驻省外农民工服务工作站9个。推动简阳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天府国际本草文旅(康养)小镇”、四川和乐康养农业有限公司“心地农场”、“天府百果园”4个项目落地。成功回引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就业1.5万人,创办企业(农合社)1400余家,带动就业11万人。2021年,简阳扶持返乡创业项目70个、脱贫劳动力创业项目15个,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72.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760万元。

在简阳,有更多的“陈占华”和“孙安全”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简阳正在逐步掀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

开展农民工关心关爱活动

增服务

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圈中

去年9月28日,远在甘肃省兰州市的简阳籍农民工孙展没有想到,一支“老乡”队伍,千里迢迢从简阳过来慰问自己,亲切的“乡音”,熟悉的家乡特产,这份深深的情谊让他倍感温暖。

“我们50多名务工人员,在简阳市人社局的组织下,前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之后还进行了座谈。”孙展说,大家促膝而谈的时刻,他感受到家乡人没有忘记自己,听到家乡的变化和很多好的创业政策,想回家的冲动又多了一分。

简阳市每年都会在全国9个驻省外农民工工作站内坚持推行这项活动,通过线上连线、线下走访的形式,与农民工代表座谈,慰问走访困难农民工,倾听农民工的困难,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为农民工出行交通提供服务保障等,多形式开展农民工关心关爱活动。

除了关爱在外的游子,对于来简阳打工的农民工,怎么让他们融入到这座城市?简阳推出一系列有“温度”的政策服务保障。

“归属感,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务工的人来说很重要,是支撑我们留下来继续奋斗的信念。”李平三年前从外市来到简阳打工,现在已经将妻子和孩子接来安置,他说简阳让他有安全感、归属感。

“我申请了公租房,政策优先保障了我们农民工。虽然是一居室的小房子,但是紧邻学校,孩子上学的问题通过政策支持也解决了。”李平说,现在户籍落实了,没有后顾之忧,只想着怎么多赚点钱,改善家人生活,干出一份自己的事业。

李平的故事,是简阳市分层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简阳市落实户籍工作、推动农民工向城镇集中。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上门服务、预约办理、免费邮寄等举措,为农民工提供便捷服务,办理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800余张。去年,简阳市大力推广居住证,并积极为已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和失地农民325人办理户籍落户手续。

在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方面,简阳市新建扩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4所,提供学位6.2万个,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就近入学。去年,全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阶段新生入学2089人,在简阳参加高考的就有52人。

学有所教,还要住有所居。简阳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将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及实物配租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补贴保障范围,加快推进产业园区15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建成后将优先保障园区农民工租住。

近年来,简阳走访慰问农民工及家庭成员8.7万人次;开辟证照办理“绿色窗口”,为农民工办理各类证件343个;在返乡人员集中区域设置志愿服务点3个,为农民工提供暖冬旅途服务;节后组织专车为17名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返程服务。

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中,累计组织6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入职上岗23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00余人。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达27.83万人。

不仅围绕着“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给予保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简阳在22个镇(街道)建设图书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落实专项资金扶持公益文化惠民项目,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截至目前,为农民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131场,参与群众56.8万人次。

开展云慰问活动

保权益

为农民工守护社会生存尊严

如果说,返乡创业激起了农民工的内生活力,温馨服务给予农民工一份“归属感”。那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来稳定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则是守护了农民工的社会生存尊严。

去年,四川人社系统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拖欠“清零”百日行动、根治欠薪“利剑行动”。简阳市也在坚决做到加强行业溯源监管,加大力度处置欠薪行为,整合力量硬核措施为农民工维权。

据了解,目前简阳市已实施建设单位对工程款支付实行担保制度,定期开展检查督查,全面强化拖欠工资问题的源头治理和风险预警。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

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和“互联网+”等平台,加强重点对象监管,坚持定期走访、台账管理,确保风险基层化解、矛盾就地处理。截至目前,处理劳动维权信访件492件,立案处理欠薪案件43件,涉及劳动者378人金额835.90万元。接收处理欠薪线索核处管理系统线索77条,省级已审核75条,办结率97.40%。

如今,简阳市已整合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门资源力量,建立健全“一站式”调处机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达100%,简阳市住建局督办民工工资欠薪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全部清偿。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汤斌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