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聚焦夹江抗疫丨 木城:战“疫”十二时辰 以微光聚星河

一天,86400秒,24小时,12时辰。

这是木城镇的一天,也是无数战“疫”一线人员的一个片段,

更是乐山市夹江县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自夹江县木城镇输入性疫情发生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同心抗疫。他们秉持着一颗默默奉献的赤诚之心,凝聚成一束刺破阴霾的光,照耀着人们抗击疫情、奋勇向前的脚步。  

从子时到亥时,从黎明到黑夜,指针走过了十二个时辰。战“疫”路上,冲锋的脚步从未退却,为的是守护一方安宁,为的是守护每一位群众的健康。

坚守、别离、前行,一个人、一点光,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疫情下的“木城十二时辰”。

党政“指挥中心”

 党政“指挥中心”

子时(23时-1时):党政“指挥中心”

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一通又一通的电话、每日的工作部署会……讨论、沟通、熬夜,是这里的工作常态。他们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暖心保障。

数据“哨兵”

数据“哨兵”

丑时(1时-3时):数据“哨兵”

又是一个不眠夜,这间不起眼的办公室,却是整场战“疫”的“信息枢纽”。他们精排细查,认真核实,排除疫情传播的潜藏危险。他们说:“坚持,便是我们的初心。”

“守夜人”

“守夜人”

寅时(3时-5时):“守夜人”

警灯闪烁,疫情期间的夜晚虽显寂寥。夜风中,民警和民兵身姿依然挺拔,全力以赴地坚守在各卡点,枕戈待旦。他们是木城的“夜行者”,小镇的“守夜人”。

工作人员提前布置核酸检测点

工作人员提前布置核酸检测点

卯时(5时-7时):打好提前战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工作人员都提前做好监测点布置准备。场地划分、拉好警戒线、张贴一米线……确保核酸检测群众的安全有序。

“疫站”速递员

“疫站”速递员

辰时(7时-8时):“疫站”速递员

“叮叮叮……请后勤机动组工作人员到楼下取餐啦!”此时,后勤机动组工作人员早已从睡梦中醒来,有序下楼集合,化身“疫站”速递员,以最快速度为村社干部、卡点民兵、医护人员送去一天的“爱心”早餐。

最美“大白”

最美“大白”

巳时(8时-11时):最美逆行者

在核酸检测点位,“大白”的身影成为了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传递着“最美逆行者”的爱与力量,顶风冒雨,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在采集点全部采集完毕后,“大白”们还要挨家挨户,对出行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检测,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菜鸟驿站”配送员

 “菜鸟驿站”配送员

午时(11时-13时):“菜鸟驿站”配送员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民生物资供应,木城镇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打造“超市+网格+配送”的闭环供应模式。他们及时调配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保障封闭管理期间群众生活。

“消杀战士”

“消杀战士”

未时(13时-15时):“消杀战士”

“消杀战士”,在木城镇开展防疫消杀,助力木城镇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

流动法治宣传车

流动法治宣传车

申时(15时-17时):流动法治宣传车“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

疫情防控流动法治宣传车,穿梭于木城镇各居民点和公共活动场所,通过大喇叭把防疫知识和疫情动态信息送到居民家门口。引导广大群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无死角,“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

抗疫人员的就餐

抗疫人员的就餐

酉时(17时-19时):抗疫人员的缩影

在路边席地而坐吃饭,成为了他们工作的日常。他们吃饭的样子虽然很“狼狈”,但也真的很美。

夹江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

夹江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

戌时(19时-21时):执笔战“疫”

灯火通明下的木城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夹江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眼中透露一种坚持。一篇篇稿件,一张张照片,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夹江正能量。

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各类信息

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各类信息

亥时(21时-23时):小镇已夜深人静

疫情防控工作群里的各类消息不停,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一遍遍校对内容、核实数据、确保无误上报,尽心尽力站好每日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班岗。

“十二时辰”,不只是周而复始的轮回,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夹江县无数个“他们”,用点点星火汇聚成抗疫战疫的胜利之光。

(四川经济网记者 蒋培路)

(图片来源:夹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