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杨波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2018年7月,四川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同年8月,刚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出来实习的赵恩才踏入四川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门。4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已经完成了从一名新手普工到工程师的蜕变。
赵恩才
赵恩才,四川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他只有一米三的身高,但小身板里蕴涵着大力量。“我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就不长个了,去了很多地方检查,最后诊断缺乏生长激素……”赵恩才说,对他而言,出去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恰逢三江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企业,而企业的入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正是在种种机遇之下,才有现在的成就。
进入四川酷比公司工作后,赵恩才的第一个岗位是一线普工。“刚入职的时候,工资只有一千多块钱,只想着要拼命赚钱,提出希望多加班,主动去线上搞修理。”赵恩才说,那时生产组长很欣赏他的干劲,觉得他动手能力也很强,就带着他学习,后来走上维修岗位,直到实习期结束转任技术员。
与同事交流
“公司刚投产时,只有两个工程师,没有技术员,也很缺乏技术工人。”赵恩才说,那是一段很艰难的时期。正式入职不久后,工程师因为都是深圳的,在种种原因下不愿意留在宜宾了,公司当时正处于起步阶段,新引进设备不会操作,自己只能慢慢摸索,完全是硬着头皮上,加上自己身高原因,看不到、够不着,只能拿个凳子垫着。
“很多人都没坚持下来。”赵恩才回忆着说,毕业那年,与他同期入职四川酷比有50多个校友和同学,但实习期结束后就剩两个,他就是其中之一。
检查设备运行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从做普工到技术员,从工程师助手到工程师,一路摸爬滚打,负责生产线管理,工资早已翻番。“当时有三家公司给了我更高的平台和工资待遇让我选择,但是公司对我特别好,所以就选择继续留在公司。”赵恩才说,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临近春节,他还在深圳出差,春运机票一票难求,公司想办法订票,让他顺利回家过年。
“上大学时,感觉宜宾很落后,三江新区更是一片荒芜,一度想去深圳发展。”这是赵恩才对宜宾的初印象。如今,“三江速度”早已改变赵恩才的初印象,“现在的三江新区高楼林立、交通发达,人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赵恩才说,现在他每年都去深圳出差,能够在三江新区看到深圳的影子,工作环境感觉已经跟深圳不相上下。
参加公司活动
“现在宜宾发展好了,做什么都方便,离家也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工资也很可观。”赵恩才告诉记者,三江新区的发展对他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企业多了以后,老家很多人也来到新区发展。“以前我的很多亲戚在上海、深圳打工,现在感受到宜宾发展速度也都回来了,就在新区工作。”赵恩才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笑容。
赵恩才正是当下三江新区千千万万奋斗着的建设者的一个缩影。谈及下步打算,他说,计划在宜宾三江新区买房,继续在宜宾工作生活,现在趁年轻,努力攒钱,再带着父母去到大城市看看,四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