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几乎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放假,成都的蒋先生傍晚都会在自家小区门口等候他口中的“土货”书记,他会送来自己前几天在微信群里预订的蔬菜和猪肉。“这些蔬菜、鸡蛋很新鲜,猪肉的品质也很好,我们平时在市区里面买不到这种原生态的东西,我几乎每周都买,下单后都会按时送来,最近我正准备再买一些大川腊肉。”来自成都的蒋先生说。
蒋先生口中的“土货”书记,是芦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下派到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的第一书记龚敏,驻村不到一年,就打通消费壁垒,让大川“土货”进了城,让城市里面的人享受到新鲜与健康的同时,让当地村民获益。
大家叫我“土货”书记
“小河村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毗邻成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是最大的优势,虽然我们是脱贫村,但群众增收的渠道还是不多,为群众找到一个增收点是关键。”一到村履职,龚敏就召集村“两委”为小河村发展想“办法”。望着村上的青山绿水,成片的优质蔬菜、中药材,她暗下决心不能让这些资源被“埋没”。“认准了就开始干”,经过深入走访调研,龚敏把准了村上最大的“土货”优势,于是决定从卖“土货”开始,先将村民种养的蔬菜、家禽等卖出去,再带动村民转换思维、发展产业。
“龚书记,我这点菜还没有运费贵,你要咋卖呢?”在收货路上,龚敏收到了不少村民的疑问,她总会乐呵呵地说:“我这个不要运费,我就是快递员,您们就放心吧。”
“团购,团购,15斤新鲜蔬菜,50元包送到家!”为了让“土货”进城,龚敏用发朋友圈的“老办法”,从朋友熟人开始推荐,自己化身配送员送货,每周驻村时就统计需求开始入户配货,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将“土货”配送进城,每周都用“土货”将自己的车塞得满满当当。自己也由于经常入户下田找“土货”,渐渐地,便多了一个“土货”书记的称号。
“土货”书记的新办法
“龚书记真靠谱,帮我把猪肉卖到成都去了!”刚卖完猪的郭廷军激动地说。原来2021年猪肉价格全面下跌加上疫情的反弹,小河村农户郭廷军养的十几头猪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了解到情况的龚敏也为郭廷军想起了办法,联想到自己每周都在做的蔬菜“团购”,龚敏在朋友圈发起“拼猪活动”,根据顾客的需求将一头猪分为几个部分进行售卖,凭借新颖的方式和猪肉过硬的品质,郭廷军的十几头猪被迅速“拼”完,趁着朋友圈热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顾客来买“土货”。同时,龚敏还建立大川镇小河村农副产品直销群,将部分农户拉进群里,让顾客直接视频认购、挑选“土货”,自己也在城里的自住的小区门口设置了一个“土货”售卖点,线上线下同时开张,“土货”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仅2022年春节,龚敏就帮助村民销售土猪60余头、腊肉5000多斤,带动村民增收20余万元。
把“土货”卖成香饽饽
“龚书记,我今年又多养了三头猪”“我多种了点菜”……今年春节后一上班,龚敏便收到许多来自村民的“问候”,面对大家高昂的积极性和村里越来越多的“土货”,龚敏却喜忧参半,大家致富奔康的势头起来了,但仅靠线上“卖菜、拼猪”还是不够的,必须得找持续稳定的路子。
经过市场调研,龚敏与芦山县三瓢两铲餐饮经营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打造高山腊肉菜系、养生药膳、原生态野菜菜系等绿色美食品牌,让村里的“土货”有响亮的品牌和稳定的“进城”渠道,如今,大川“土货”这个天然绿色食品已然成为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
除此之外,龚敏今年还积极争取了中省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修建中药材加工厂,增加本地中药材的附加值,让村民不再以低价销售中药材原料,力争让中药材也成为一张“土货”名片。
(芦宣 四川经济网记者 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