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杨雪丨群山掩映的文明

2022-05-31 15:43:46 信息来源:四川经济网 编辑:刘佩佩

川南的纳溪,坐落于长江与永宁河交汇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此乃我故乡矣。

故乡人文物事、山水风光、传奇故事如星星闪烁,让人惊奇又令人神往。

曾读过前人描绘故乡的诗:

(一)

半江灯火纳溪城,隐隐飞烟隔水明。

安得峨眉山下月,夜来极浦看潮生。

(二)

落日江天四峡高,纳溪城外暮生潮。

可怜渔子收菱芰,不及霜前早返桡。

——清·郑瑞玉《过纳溪》

故乡山水之美,即是动感的,又是静态的。我在探寻故乡人这种追寻美、创造美、护佑美的心灵世界之时,发现文明之火的点燃、照亮、持续、驱散了这块土地上的愚昧、阴暗和丑恶,文明之光的温暖滋养,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世代懂得与自然共生同息的道理,明白世间至爱至理的大义。远在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平定边乱,在纳溪插旗山插旗为誓,与边地少数民族茶马、粮匹互市,这种不以刀枪杀伐而以誓约条款的文明方式,以征服人心换取平安发展的高超智慧,深得故乡人民的欢心。至今,故乡人仍津津乐道于诸葛亮的智慧、忠贞以及七擒孟获等故事传说。甚至在诸葛亮忌日,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文明之光的辐射和照亮从未中断过,这就是书院的兴起和蓬勃。教化启智,勤劳创造,文明中兴,一个地方的繁盛发展,除了有一个大的安定环境外,与文化教育的发达程度紧密相关。

在清代,纳溪的书院教育已至一定规模并兴盛一时,这为纳溪的文明传承、教育发展、耕耘幸福极具影响。时任纳溪知县的杨道南在考察云溪书院时,看到学子们在贫寒中依然勤奋苦读、学有所成而感慨并赋诗赞许:

地贫役重少闲期,安得论文与赋诗?

东道勉供大吏去,开窗忆作秀才时。

弦歌声里多名士,妇幼碑中有好词。

政拙敢云兼教养,东风桃李付良师。

——清·杨道南《考察云溪书院》

清代的另一书院——铜鼓书院,这座距纳溪城西二十里,藏于群山之中的书院,则更具特色,也更有意味。

铜鼓书院,早前为寺,相传建于唐开元五年,几经毁损后重建。但从清代嘉庆十八年《纳溪县志》中疆域志记载:治西近城乡二十里,国朝康熙五十四年建,前有溪涧,秋时水流声如铜鼓,因名。

纳溪铜鼓村村名沿用至今,现规划为纳溪区大渡口镇的一个自然行政村。当时铜鼓寺的主持常参对传统国学挚爱深研,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他顺应时代,将寺庙改为书院,并请到了时任泸州永宁道观察使的大学士、大名人赵藩前来铜鼓寺倾心相叙。赵藩,这位深怀家国情怀的真名士,迄今悬挂于成都武侯祠的他的“攻心联”,不仅展示了他异于常人的智慧才学,也显示了他的理想抱负。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爽快地答应高僧常参主持的请求,为铜鼓寺更名为铜鼓书院题写院名。之后,当地人称为“鸡婆学”的朗朗书声响彻书院内外,为绿水青山包围的铜鼓村注入了无边活力。

赵藩对纳溪的印象是美好的,因为得益于文明之光的照耀和传递,这方水土如此美丽、人民如此纯朴、善良,他为此留恋感叹:

晴川百里千盘曲,叠嶂循川合又分。

五月骄阳红到水,四山修竹绿成云。

不知浮世龙蛇斗,信有幽栖鹿豕群。

庐舍酒香泥壁净,笑拈诗笔倚微曛。

——清·赵藩《纳溪至江门道中即景》

循着先贤赵藩的诗意,我重回故乡,沿着野鹿溪的山环水绕,走进铜鼓村,走进铜鼓书院,让曾经的文明之光,再次给我启迪和照耀,给我探寻的信心和勇气。

当我站在铜鼓村野鹿溪的古老石桥——久安桥上,远远看见书院旁那棵硕大的黄桷树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瞬间漫过我的心壁,让我有了几多深思、几多感慨。据说这棵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要四五人才能合抱,而许多树枝上系上了红绸,是周边百姓来此采叶熬药治病祈愿所系。中国红,是一种幸福、吉利的象征,能够镇住一切不利和病害。而我脚下的古石桥,实际上是一座龙桥,龙的造型虽然有所毁损,但大体棱角仍存。友人告诉我,这桥的历史不短,传说建于明代,桥中央的石壁上,有宝剑石刻一枚。后来,我与本地文博专家叶荣光聊起这事,他告诉我,这种在桥中央或洞顶雕刻剑戟等兵器图案大都始于宋朝,是道教的一种仪式,相信能镇住兴风作浪的河妖或魔怪。我沿着古老的青石阶梯,走进铜鼓书院,发现其名也为铜鼓苑,后人也叫它铜鼓院,后得知这是当年赵藩故意为之,取多音字,是让人遇到问题要多加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之意。

在书院的石墙上,雕刻有彩绘的八仙过海石像,每枚栩栩如生,惊美异常,确是世间石刻精品。书院石墙上的这些石刻,实际上也凸显了书院的理念,要想匡扶正义、独善其身,须饱读诗书、练就过硬本领、学会并掌握处理事务超于常人的智慧和技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既彰显了读书人做事的个性,又隐含了读书人做事需通力合作的共性。我想,在封建王朝即将崩溃的时代,这种教化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在书院内有两棵上百年的摇钱树。我来时,正是春光明媚的四月,摇钱树的枝叶翠绿而厚重,给人凝固而沉思,其勃发的生命韧度热烈而顽强,似在昭示着什么。相传高僧常参在栽种这两棵树时,深有感触地对弟子说:世间富贵如浮云,读书明理胜黄金。当我触摸这粗壮的树干,一阵春风起,树叶竟婆娑起舞,似在回应常参的话语。

离铜鼓书院不远处的古龙飞瀑沟,有一处天然岩石,形状极似八仙过海造型。流过铜鼓村的野鹿溪河,发源于凤凰湖泊山岩叠嶂的群峰中,然后汇入山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奔向大海。传说旧时这里仙鹿成群,逐溪而跑,野花遍地,让人流连忘返。

在铜鼓村,自然和文明共存,使其飞瀑流水更有意蕴、更有气势,也更有气质。即使现在村里引进投资商进行乡村振兴的旅游开发,也是全方位顺其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开发,丝毫不损坏植被和环境。正因见解相同,村干部、投资商、村民达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自觉保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里成百上千的野生植物让人惊叹,让人喜欢。而铜鼓村短短的行程,也让我认识了常春油麻藤、抱么果花、野桑果等植物和草药,这让我确信,在文明之光的温暖下,他们在保护好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可持续发展,日子会过得更加舒心幸福,前景会更加可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