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眉山讯 (胡料苓 王庆 记者 常坚)仲夏时节,东坡故里田畴葱绿。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茁壮生长的稻苗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绿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6月15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眉山)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永丰村稻田种植区,对所在台区变压器负载进行检查,对供电线路、客户配电柜及线路设备、生产用电负荷进行了排查,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消缺,确保稻农能够放心用电、安全用电。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对永丰村坚持粮食种植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国网眉山供电公司东坡区供电中心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主动当好农民的“电管家”,确保粮食生产“电力十足”。
电力“红马甲”正在永丰村田间检查用电线路
“过去望天收,通过电网改造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打牢粮食安全底线,夯实粮食增收基础。”永丰村种粮大户赵友勇对电力服务赞不绝口,电力保障给力,他对水稻丰收底气更足了。近年来,该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粮食种植产业,已经成为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高标准农田片区面积达到3100亩,连片规模种植1500亩。有了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该村实现了“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种粮大户们在田里进行“两高一优”的良种大赛,支撑起最高亩产900多公斤的高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永丰村所在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根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边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一边按照“产业随着基地走、基地随着产业走”的思路,成功引进粮食、蔬菜、中药材等多家农业企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然而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电力服务作为支撑。
在眉山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党员服务队定期对合作社的电线路、配电箱、应急电源等电力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协助他们及时更换老化线路,为粮食储备和深加工保驾护航。“我们合作社的用电量大,冷库、扒谷机、输送机、粮食专业风机等设备都需要电力支撑,非常感谢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服务,我们种粮食的信心就更足了。”眉山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说道。年前,该合作社新建一座占地500平米,容积为2500平米的冷库,当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询问用电需求,为该项目优化供电方案,全过程监督、指导项目配电设施施工,督促施工人员消除电气施工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该冷库建成投用之后,又定期上门走访,延伸服务,每周采用上门检修、电话回访、专人跟踪等方式加强用电沟通,确保做好合作社用电服务,保障合作社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电力“红马甲”在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进行用电检查
据了解,眉山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两主体、四中心”之一,是眉山乃至全省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860名,拥有大型农机160余台(套),年种植水稻4.1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8万亩,拥有“众享好味稻”系列品牌12个。建成育秧、烘干、加工、实训中心,用电需求较大,属于国网眉山供电公司东坡区供电中心重点服务对象。
乡村要振兴,电力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村入户,深入听取农业生产和农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服务需求用电需求,把“群众等上门”变为“服务送上门”。有效打通了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持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和普遍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顺应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一如既往扛起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当好‘电保姆’,用责任和担当为乡村振兴保电护航。”国网眉山供电公司东坡区供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